侯耀华一语惊人:不夸张就不叫广告 谈不上后悔——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娱乐新闻
    侯耀华一语惊人:不夸张就不叫广告 谈不上后悔
2009年11月20日 15:18 来源:法制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要不夸张就不叫广告,名人的作用是引起注意。”演员侯耀华回应代言虚假广告,真是一语惊人。

  昨晚,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播出了侯耀华的独家专访,回应了为什么会接这么多虚假产品广告,从这些广告里他又拿到了多少回报。

  中国广告协会日前发出通报,曝光了侯耀华共代言了包括保健食品、药品、医疗器械等10个虚假产品广告。这10个产品广告先后被浙江、辽宁、山西、河北等地的工商行政管理局或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通报、查处,是纯粹的名人代言虚假违法广告。

  侯耀华这回真创下了名人代言虚假广告的纪录了。代言门事件曝光后,侯耀华于11月6日在自己的博客中发出一封公开信,表示遗憾和歉意,诚恳接受大家的批评。然而,侯耀华这番表态似乎并没有得到消费者的谅解。

  对话侯耀华

  产品没有核实过

  记者:这些广告都是你什么时候拍的?

  侯耀华:大概在(前)6年到3年之间,当初找我做的时候没说是广告,是做节目主持人,说录一期《健康之友》,45分钟的节目。后来我听别人告诉我,说我拍的都是15分钟左右的(广告)。

  45分钟的节目,压缩成15分钟了,你想想那还剩什么了,那可不是净剩我一个人吹牛了吧。

  记者:这个节目里所涉及的每一个产品,你都核实过吗?

  侯耀华:我没有吃过,因为我没这毛病我怎么可能吃这药。我印象当中,我还问,你最起码让我瞧瞧。还没生产出来,这就是我得到的回话。

  记者:广告中的专家当时你没有去核实吗?

  侯耀华:怎么可能,我作为一主持人,人家让我主持一节目,人家这个是单位,人家主办单位请来的专家,我进门问人家,您带着工作证给我瞧瞧,你有学历证书什么的,那怎么可能,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要不夸张就不叫广告

  记者:你是名人,确实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

  侯耀华:不,我觉得名人在广告当中起的作用就是引起别人注意。

  记者:对于广告的监管还有什么想法?

  侯耀华:既然是广告,就是告诉您有了一个新的东西出来,选择权在您自个儿,因为您是花钱的。但是这些广告是不是真实的,有没有超出它本身真正效率的言词,可以说全世界的广告,全都有夸张的成分在里面,因为要不夸张就不叫广告。

  一直认为这些广告是合法的

  记者:为什么认为自己是被厂家骗了?

  侯耀华:大部分我做的节目,是以主持人的身份去做的,当然也可能是人家钻了这么个空子,认为这样,这个办法能够省点钱,所以我所收到的劳务是主持人的劳务,我没收过拍广告的。

  你比如说有一万、两万,顶头三万,到现在我自个儿回想没有超过5万的。

  记者:那你现在回过头,你觉得当时做那个节目,现在觉得后悔吗?坦诚地说。

  侯耀华:我觉得这里谈不上后悔不后悔。可是问题是,我现在有一个想不通的是,电视台播这广告的时候,可比我们挣得多,多得多,我不相信电视台都是义务白播的。

  记者:能上这种节目,能在电视台播,就等于是合法的,你当时是这么认为的?

  侯耀华:对,一直是这么认为的。

  娱论

  与侯耀华的跨时空对话

  3岁的孩子问:“现实中有奥特曼吗?”60来岁的侯耀华回答:“对呀,电视上都放了,你还怀疑啥。”孩子接着问:“可是我怎么没有见过奥特曼呢?他在哪儿呢?”

  侯耀华不耐烦了:“没在电视广告上看过我吗,我这不就站在你面前吗?电视台能播的东西,都是正品。”

  卫生官员问:“天天百姓说,看病难,看病贵,让政府出政策,可到底怎么才能彻底解决呀?”侯耀华得意地笑了:“早不问我,我才是专家。在电视上做广告呀,不用去花钱挂号、跑路、坐车这么辛苦,直接在电视上一拨电话一订购多省心。”

  官员接着问:“没有医生诊断,这药能随便吃吗,死了人怎么办?”

  侯耀华有些不屑了:“你笨呀,你不会自己去医院呀,大家都不去医院了,医院不就没有人了,看病不就方便了吗?这个药呀,自己没亲自吃的,千万别信广告的。我就是不吃药,但还在广告里说这个有多好,都是广告商让说的。”

  同行问:“天天拍戏累死了,一集电视剧拍完要累死个人。怎么才能赚钱多,又不太累?”侯耀华一拍胸脯:“拍广告呀。一个广告好几百万呢。”

  同行接着问:“什么广告呀,能帮我介绍个吗?”侯耀华悄声道:“药品呀,利润大。但切记,不能是只当主持人的那种,那才万儿八千的。我曾经拍过十个,妈的,自个儿回想一下没有超过5万的。” 文/记者方芳

  (“跨时空”对话纯属虚拟)

  除署名外本版文/记者方芳 整理自央视《经济半小时》

    ----- 文娱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