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楂树》镜头不断NG "静秋"太瘦拉板车力不从心——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娱乐新闻
    《山楂树》镜头不断NG "静秋"太瘦拉板车力不从心
2010年05月28日 15:22 来源:青年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千挑万选了宜昌,不仅因为这里是《山楂树之恋》故事原型的诞生地,也因为这里随处可见上世纪70年代风格的红砖房,更因为这里符合剧情的废旧工厂诸多,让张艺谋可以轻而易举躲进厂棚里拍个够。不过,剧组最近几天还是频繁地赢来了不得不拍的外景戏,从宜昌市区边缘附近的612旧厂房,到宜昌夷陵区姜家庙村的“第八中学”。而本报记者日前就通过剧组一位工作人员的“牵线搭桥”,找到了剧组取景的旧厂房,也目击了“静秋”和“老三”的对手戏。从现场看来,两人全程几乎没有交流,而“老三”尽管穿上了当年标志性的衣服,却依然找不到那个年代的感觉,屡次NG。“静秋”的状况更是糟糕,不仅因为太瘦而在拉板车的戏份中显得有些力不从心,而且几乎每个镜头都要NG十几二十次。

  不断重复,围观的人说:“拍戏太无聊了”

  宜昌市有多个像809、612这样以数字命名的军工厂,这些军工厂大多是些破旧低矮的小砖楼,保留着上世纪70年代的建筑特色,深得张艺谋喜欢。记者在宜昌市采访时从一位“线人”处得知,剧组这几天有不少外景戏,一块是在612工厂,另一块是在姜家庙村,不过,宜昌天气多变,昨日和前天的连续大雨让剧组只能转而拍摄室内戏,好在记者于前两日先行到剧组探访了一番,也目睹了静秋和老三的对手戏,不过,当天张艺谋并不在现场,他是昨日才从回到宜昌的。记者一早就赶到了被出租车司机称为“很乡下”的夷陵区鄢家河姜家湾612工厂,当时还没能找到方向,后来走到厂区门口,看到“在继续革命的道路上夺取更大胜利”的大标语,以及房屋外墙的橱窗中贴上的革命宣传海报、毛主席肖像画等,才确信剧组就在这里取景。

  小说原著中“静秋”有不少暑假打工的戏,包括糊信封、码头搬箱子、当建筑工拖沙子等。记者当天看到在拍摄的,是拉板车以及“老三”骑车带“静秋”等戏份。其中有一个镜头“静秋”还用了替身。当天,瘦弱的“静秋”拉着板车,顶着三十度的大太阳,来来回回不下20次,想做“谋女郎”还真不是靠一张漂亮脸蛋摆摆姿势、谈谈恋爱就能完事儿的,尽管张导不在现场,少了点气场,但副导演和摄影师还是小心翼翼地拍摄着,有一点不满意就要重来。

  九点不到时,警车缓缓驶来,京字牌照道具车队陆续开进了厂区,记者意识到“要开拍了”。20多辆车的车队立刻引来了不少围观群众,但警察清场把闲杂人等全部赶到厂区外。之后看到一辆别克商务车把“静秋”和“老三”送到,但两人迟迟没有下车,倒是化妆师上车给他们化妆,而工作人员在不断调整现场布景。一个多小时之后,“静秋”终于用草帽遮去了大半张脸,再用围巾捂住下半张脸出现在众人面前,身穿宽松花衬衫和宽大蓝裤子的她看起来更显瘦弱。穿着白衬衫,军绿色裤子的“老三”也是遮遮掩掩,在工作人员的“左右护驾”下走到拍摄现场。

  一辆板车,“静秋”和“老三”一前一后,这场戏说的是“静秋”拉不动板车,“老三”现身帮忙。副导演一下令,“静秋”拉着板车开始吃力地上坡,上了没几步,就传来一声“停”,重来。刚抬起车柄,又是一声“停”,重拉了一遍又一遍,换来的还是一声声不满意的“停”,太阳越来越烈,“静秋”一直重复着同样的动作,尽管看不到她的表情,但可以感觉到这么瘦小的静秋一定累得够呛。

  不断的重复,让不少围观群众都看得不耐烦走了,嘴里嘟囔着“拍戏也太无聊了”。也有不少人在感叹做明星太累了。记者细心留意了下,这场戏重拍了接近30次,才勉强过关,还不知最终张艺谋能否通过。加上补妆的时间,几乎就折腾掉了大半天。之后剧组转到612厂区内拍摄室内部分,室内戏的保密工作比室外戏容易多了,一位居民透露,“他们坐在屋里,外面就用一块黑布围起来”。下午还转场到宜昌市老市委大院取景。

  “静秋”和“老三”分别不断地NG,但两人并没有因此“惺惺相惜”,两人的表情都很是生硬,“静秋”更是几乎没有笑容,看得出很紧张,全程几乎没有任何眼神或言语的交流,都是分别按剧本办事,拍完就各自回到车里休息。两个相识不久、鲜少交集的男女主演要如何诠释出“老三”和“静秋”之间这段“史上最纯洁却最深刻的爱情”,令人忧心。

  特派记者 林艳雯 实习生 范辰子

  -记者手记

  六天五夜的“山楂树之旅”

  林艳雯

  在又一次空等后下山的路上,看到了剧组的车,这次有警车开道,连续5部京字牌照大卡车夹杂着一部别克商务车盘转着上了山,如此大阵仗,一定是要拍了吧。记者第三次上山。这次已能熟门熟路地直捣黄龙,大胆走进厂区,躲过一只恶狗狗,骗过一个负责清场的警察,在众多敏感的眼神中近距离看到了正在拍戏的厂房,与“静秋”仅一墙之隔。

  6天5夜的“山楂树之旅”终于结束了。几天里,为了采访,三上三下这处座张艺谋取景的山村,让这姜家庙村上上下下的村民几乎都认识记者了。要离开时,有村民挥手道别,村里小杂货店老板娘说“欢迎再来”,负责搭景的村里工人热切地问“看到‘静秋’了吗”……那一刻,泪盈于睫,一切艰辛、汗水、腿上的蚊子包都化为乌有。循着“静秋”,记者也仿佛“上山下乡”了一回。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娱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