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维权第一案:贵州安顺市文化局告张艺谋侵权——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娱乐新闻
    非遗维权第一案:贵州安顺市文化局告张艺谋侵权
2010年01月26日 09:24 来源:京华时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地戏艺人詹学彦(左)出席新闻发布会。
地戏表演者。 《贵阳晚报》供图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贵州安顺市昨天在贵阳召开新闻发布会称,本月已在北京对电影《千里走单骑》的导演张艺谋、制片人张伟平及发行方北京新画面影业有限公司提起诉讼,提请法院判令上述三方为《千里走单骑》侵犯“安顺地戏”的署名权一事消除影响,同时判令发行方停止发行影片《千里走单骑》。

  丽江打“面具戏”招牌

  2005年,由张艺谋执导,高仓健主演的影片《千里走单骑》热映。影片讲述一位日本父亲为消除与病危儿子间的隔阂,只身前往云南丽江寻找“面具戏”,上演了一出“千里走单骑”的感人故事。

  近年来,包括日本著名摄影家李金锁先生在内的众多中外爱好者、研究者前往电影拍摄地云南丽江,一探究竟。一时间,“面具戏”成为丽江旅游业的又一卖点,丽江影剧院为此常年放映该影片。然而,探访者在丽江根本见不到“云南面具戏”。此后,丽江市澄江县委有关领导撰文论证影片中的“面具戏”就是“澄江关索戏”。

  侵“安顺地戏”署名权

  安顺市文化局认为,影片中作为故事主线贯穿影片始终的“云南面具戏”事实上是安顺市独有的“安顺地戏”。影片中的地戏演员、地戏面具、地戏演出的剧目、音乐、声腔、方言、队形动作等均来自安顺地戏。安顺市西秀区旧州镇詹家屯村三国地戏队的詹学彦、曾玉华等八位民间艺人,应剧组邀请在片中表演了《千里走单骑》《战潼关》这两场安顺屯堡地戏。此外,影片使用的七个面具,均是安顺市龙宫镇下苑村面具雕刻艺人杨正坤的作品。但是,导演张艺谋在影片本身及影片发布会等公开场合中都未表明“云南面具戏”的真实身份,在后期放映和光碟发行阶段也未提及“安顺地戏”。这一做法误导了观众,错误诠释了地方民俗文化,严重侵犯了“安顺地戏”的署名权。

  要求登声明消除影响

  据悉,安顺市文化局此次诉讼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要求法院判令《千里走单骑》导演张艺谋、制片人张伟平、发行方北京新画面影业有限公司分别在《法制日报》《中国日报》中缝以外版面刊登声明,消除《千里走单骑》侵犯“安顺地戏”署名权的影响;二是判令北京新画面公司停止发行影片《千里走单骑》。安顺市没有提出要求金额赔偿的申请。

  据“安顺地戏”维权诉讼的代理律师、上海市协力律师事务所律师李俊透露,这一诉讼已于本月20日被北京市相关法院立案,立案后一个星期内,其诉讼通知会送达张艺谋等三名被告人手中。

  非遗维权第一案

  目前,有法律专家认为本案将是我国文艺类非遗维权第一案。对此,安顺市文化局、新闻出版局局长邹正明称,“安顺地戏既是民间文学艺术作品,又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我国,目前既无民间文学艺术作品保护法,又无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著作权法》只是笼统地规定民间文学艺术作品享有著作权,但并未规定具体的权利内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草案中规定非遗享有署名权,但这个文件尚未生效。所以,法律上存在的难点盲点有望通过本案的审理得到解决”。

  -现场答疑

  记者:《千里走单骑》在2005年就已经上映了,为什么到现在才起诉呢?

  邹正明(安顺市文化局、新闻出版局局长):我们没有在07、08年起诉,完全是从大局出发,出于对他导演奥运会开幕式工作的支持和赞许,选择那个时候起诉很不适宜。但电影《千里走单骑》至今还在云南省丽江市长期公演,网络上还在播放,电影光碟还在市场上出售,侵犯安顺地戏署名权的行为一直还在持续,所以我们现在起诉,就是要向张导为安顺地戏正名讨个说法。

  记者:据了解,《千里走单骑》在片尾已标明了提供演出的戏队以及演员名单,不应存在侵权,起诉导演和制作方是否有炒作的嫌疑?

  杨平(安顺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片尾的所谓的“署名”,我们认为是不恰当的,也是不完整的。一是只标注了安顺市詹家屯戏队,而没有标明是地戏队;二是没有标明是安顺地戏的剧目《战潼关》和《千里走单骑》;三是没有标明安顺的演员表演的是什么戏种,到底是被导演邀请去表演的影片中的“云南面具戏”,还是纯粹的“安顺地戏”。安顺人民是要通过本案的诉讼讨个说法,为安顺地戏正名,这是一种正常的维权举措,不存在炒作。

  -名词解释

  “安顺地戏”距今已有六百余年历史,被誉为“中国戏剧的活化石”,2006年被国务院列入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据新华社《贵阳晚报》《贵州都市报》

    ----- 文娱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