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陈凯歌凭借 《霸王别姬》斩获戛纳电影节 “金棕榈”大奖后,这一辉煌纪录至今无人打破,华语片虽然曾斩获影帝、影后或编剧奖、评委会奖,但距离戛纳的至高荣誉始终有一段距离。今年,虽然有李安、杜琪峰、蔡明亮等多位华语电影人征战戛纳,但依旧无所斩获。
实际上,每年戛纳电影节前,媒体都会将目光对准所有出征的华语片,无论是参赛、参展还是卖片,仿佛到了戛纳就是到了福地。不过,纵观本届电影节,媒体对于华语军团的过度期待无疑是盲目的,因为除了评委舒淇、章子怡还活跃在闭幕式上,李安、杜琪峰、蔡明亮早已打道回府,因为没奖的游戏已经提前结束。
此前,李安的新片 《制造斯托克伍德》入围竞赛单元给了所有人希望,外界也一致寄希望于 “李安冲击大满贯”。但事实是, 《制造斯托克伍德》无论如何都只是一部美国影片,李安在美国电影的游戏规则中拍起轻松的喜剧,即便获奖了,是华语电影人的骄傲,但绝不是华语片的辉煌。更何况,最终的结果是李安一无所获,因为以家庭关系为视角只是李安再熟悉不过的手法,李安并没有在片中体现任何突破,唯一令人意外的也就是初尝喜剧而已。然而,连李安自己都笑着问 “有没有金奖是颁给喜剧的”,足见有份量的 “金棕榈”是不会轻易嘉奖轻松的喜剧的。对于李安,戛纳只不过是向世人展示新作的机会,为日后影片的上映打下良好基础。获奖?恐怕连他本人都早已自我否定了。
再回头说杜琪峰,他每每凭借拿手的黑帮片入围欧洲三大电影节,却屡屡与奖项失之交臂,因为这样的商业题材充其量只是戛纳的一道配菜,评委们不会多眷顾一眼。而素来以拍 “闷片”著称的蔡明亮依旧奉上了一部沉闷之作 《脸》,深刻谈不上,却玩足了概念,和他此前征战柏林和威尼斯的 《天边一朵云》和 《黑眼圈》一样不知所云。
当然,华语影人最习惯的一句套话就是 “入围就是奖励,拿不拿奖不重要”,而大多数电影人也纷纷表示拍电影不是为了参加电影节拿奖,而是拍出观众喜欢看的电影。这其中就难免出现商业和艺术之间的鸿沟,而戛纳向来崇尚艺术至上,商业基本靠边站。不过当年兼具艺术性和观赏性的 《霸王别姬》能获“金棕榈”,足以说明这道鸿沟可以逾越,而今年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日本影片 《入殓师》也是实例,影片在国内外都广受好评,并且屡屡斩获大奖。
由此可见,如何拍出有社会深度、有艺术实力并能引发共鸣的片子,才是华语电影人值得思索的问题。如果每次都是些随意简单或不明所以的片子去参赛,那留下的也只能是盲目期待。记者 于音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