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蒙开讲《文学的启迪》:懂点文学能成全爱情
2008年01月04日 17:02 来源:新民晚报
发表评论
2007年9月22日,由广东花城出版社出版的《王蒙自传·大块文章》读者见面会,在北京王府井书店举行。背景资料:在新书中,王蒙再现了自己在上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末的生活。他说,这期间,他遭遇政治风云、文学潮汐、社会动荡,“回想此间历任的各种党内职务,以及这一时期创作的《青春万岁》、《活动变人形》、《冬雨》等作品,乃至后来所产生的争议,我觉得我应该勇敢地、真实地将真相交待出来。特别是对我的失误、过错、愧疚,我尤其要老实说出来,假如我现在不说,等到将来有一天别人说了,那就难堪了。”王蒙自信地说:“与第一部《半身多事》相比,第二部中是有不少‘干货’的。”在自传中,王蒙写到他与中央领导人的交往,与作家周扬、丁玲、曹禺、巴金、冰心、阿城、莫言等人的友情。 中新社发 赵光bj 摄
版权声明:凡标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
|
著名作家王蒙近日走进艺术人文频道的全新栏目《世说新语》,成为这一关注文化、聚焦艺术栏目的首位嘉宾,他一口气连讲了6期《文学的启迪》。王蒙说:“一个学过文学的人,他的语言能力会高于其他人,一个语言能力高于其他人的人,成功的可能性就会更大。包括爱情上的成功。”
“择偶秘诀”献女生
王蒙说:“我曾经到一个工科大学去讲课,一个男生问:‘我对文学一点兴趣都没有,王先生你看怎么办?’我说,没兴趣就没兴趣吧,毕竟你学的不是文学。但我怕你以后情书写不好,影响你爱情上的成功。”王蒙风趣地说:“文学表达了爱情,反过来说,文学也造就了爱情,成全了爱情。我愿意说一句稍微极端点的话,那就是:没有文学就没有爱情。这话是什么意思呢,没有文学虽然也会有男女之间相互的吸引,但水平就太低了。我在大学讲课,曾经半开玩笑地给在座的女生一个建议,如果有男朋友的话,你看看他读陆游和唐琬词句时的表情,如果他眼里一点都不湿润,你就要谨慎一点,与这样不懂感情的人在一块儿能幸福吗?我的建议得到了女生们热烈赞同。”
取名源自《茶花女》
节目现场,有位来自某师大文学院的大学生也叫王蒙,他母亲给他取名王蒙就是因为受了王蒙作品的影响。他问王蒙这一名字究竟有何意义?王蒙答道:“给我起名字的是个挺有名的文学家——何其芳,他当时正很有兴趣地阅读小仲马的《茶花女》,男主人公叫亚蒙,也有人翻译成阿蒙。”因此,何其芳给他起名叫王阿蒙,但王蒙的父亲是河北人,特别烦这个“阿”字,不像上海人喜欢叫张阿猫、李阿狗的。父亲去“阿”存“蒙”,乃有现名。他说,他小时候王蒙的“蒙”念第三声,但后来念第三声遇上一点麻烦,他在文化部当部长时,广州军区原政治委员叫王猛,为了避免两人读音相同,他主动建议电视台和广播电台把“蒙”念成了第二声。
更加适合当文人
有观众问王蒙,当年担任文化部部长,同时又是个著名作家,他是怎样协调这两种不同身份的?王蒙答道:“我有我比较特殊的情况,我早在少年时代就参加了革命斗争,14岁时就加入了我党地下组织。北京解放时,我很早离开学校做青年团的工作,当时叫新民主主义青年团。部长、作家两种身份既有一致也有不一致的地方。我从小献身于这样一个事业,希望我们国家能建设得更好,希望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这个愿望是一致的。当然也有不协调的地方,在工作岗位上,你要开很多会,你有许多任务,你在时间上不能太自由了,用到写作上也是如此。另外,过于个性化和感情化的表现,对于某个领导职务来说也是不妥的。所以,担任了三年半后,我还是离开了领导岗位,用更多的时间来从事自己的文学创作。”王蒙坦言,两个身份对他来说,更适合自己的还是文人,所以他这次前来讲课的题目是《文学的启迪》,而不是“文化部的启迪”。首席记者俞亮鑫
【编辑: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