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朔2008年的第一部小说,也是他复出后第一部长篇小说《和我们的女儿谈话》终于在昨日揭开神秘面纱。记者从提前获得的该书内容中发现,这本所谓的“长篇小说”竟然是一本不折不扣的对话语录,全书共计20万8千多字,但超过20万字的内容全是由两位主人公无休无止的对话组成。不过,该书披着一件看似沉闷的外衣,内核却是犀利无比。出版社一位先睹者称“看完书就崩溃”,对自己现在的人生崩溃,但也有出版人对其市场前景表示质疑。
形式奇异
20多万字全是对话
在去年年底出版的 《致女儿书》的后记里,聪明的王朔就为新书《和我们的女儿谈话》做了一次广告。千呼万唤,这本吊足读者胃口的书终于进入出版轨道,人民文学出版社公布了该书的封面,而本报记者也提前获得了该书6万多字的内容。出版社工作人员表示,《和我们的女儿谈话》是迄今为止最能体现王朔“和所有小说都不一样”的一部小说。
小说讲述一个叫做方言的人 (实为王朔旧作《过把瘾》中的主人公)自杀死亡了,没有人知道他自杀的原因。若干年后,方言的女儿咪咪方在国外长大成人,结婚生子,但对父亲的自杀始终不能释怀。于是她回国,找到方言生前的挚友老王,两人开始一场漫长而艰难的谈话。谈话内容涉及死亡,另一个世界,人之崩溃、耻辱和愧疚等内容。据悉,《和我们的女儿谈话》几乎没有什么特别的情节,全书共计20万8千多字,但超过20多万字都是咪咪方和老王以及咪咪方的女儿梅瑞莎无休无止的对话。有业内人士戏称,以前卫、愤青姿态出现的王朔这次彻底沦为了“口罗嗦的话痨”。
内核初探
阅后对人生崩溃?
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宋强先生告诉记者,出版社并不担心王朔这本没有情节的对话小说会影响市场,因为王朔本人就是高关注度、高阅读率的代名词。已经看过该书的宋强将其比喻为 “中国版的《柏拉图对话集》”。
其他编辑也纷纷表示,这将是一本挑战读者阅读极限的小说,“没有太明显的情节,全是一场又一场的对话,看得人头皮发麻、起鸡皮疙瘩是再正常不过的事。”负责为该书设计封面的一位工作人员在其博客中称,“做设计之前,我用了一周的时间把全文看了一遍……全书几乎没有什么成型的情节,基本都是对话,而且对话的内容都是一些大而又大,玄之又玄的抽象问题。”该位设计人员更透露,在设计封面期间他崩溃了,“觉得人生无意义啊,如今拼命挣扎,百年后还不是一副枯骨,图啥?最后被编辑当头一棒,才打醒过来。”该位设计人员更在博客中语重心长地告诫读者:“千万别像我,看完了书瞎崩溃,因为有很多东西是值得我们珍惜的,恐怕这也是王朔的本意。”
记者在阅读中也发现,书中采用了许多反讽的语言,老王以自己当初是个写字的为耻,干脆失忆,对现代都市生活的怪现象,也有一针见血的评说。或许王朔并非想讲一个什么故事,只是表达一种人生态度。如果你没耐性读完这本书,会失去一次看清人生的机会。
争论激烈
出版人质疑市场前景
著名评论家李敬泽先生昨日在获悉王朔新小说的形式后,非常困惑地表示,在自己的阅读经验中,对话体的长篇小说还是第一次听说。而曾经成功运作了王朔《我的千岁寒》的出版人路金波在获悉《和我们的女儿谈话》首印20万册后,非常肯定地表示:“这本小说不可能卖得出20万,《我的千岁寒》算是到头了,最后也只卖到30万册。”
对于王朔颠覆传统小说创作规律的大胆举动,路金波表示:“我并不认为颠覆写作是未来出版界的一种趋势。相反,小说是虚构的艺术,所有不讲故事的小说,最后都要面临市场的风险、经受销量的挑战。”路金波称,《和我们的女儿谈话》最大卖点是王朔本人而不是这本小说,但是公众对王朔高关注度与小说的销量之间存在着事实上的落差,“王朔再红,也不意味着他写的每本书都会好卖。”
意外之声
敌对评论家支持创新
曾经炮轰王朔“五毒俱全”的著名评论家白烨被外界称之为王朔的敌对评论家 。但是白烨昨日告诉记者,他刚刚拿到《和我们的女儿谈话》的小样,正在阅读。对于王朔颠覆传统的对话语小说,白烨却出人意料地给予了支持:“我们习惯了讲故事的小说,但是任何创新的形式作家都可以尝试,无非是这种形式读者多、那种形式读者少而已。”白烨表示,他目前正在阅读女作家林白的 《致一九七五》。“林白是将小说写成了散文,而王朔走得更远,将小说写成了对话录,这些作家都是在文坛上取得成就的作家,他们这样写,不是随性而为,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白烨更称,不管他对王朔其人其事怎么有意见,“一个人能在这么短的时间折腾出这么多本书,其创作的勤奋还是值得人尊敬的”。 记者胡晓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