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朔在《我的千岁寒》出来以后,与期望相去甚远的销售数据让王朔自己都不好再开口自我表扬了。就在大家觉得王朔才尽之时,人民文学出版社悄悄推出的王朔《致女儿书》却在“闷声发大财”,自10月上市以来销量已经达到12万册。
“很多心思对你说才说得清,比自言自语更流畅,几次停下来想把这本书变成给你的长信。坦白也需要一个对象,只有你可以使我掏心掏肝。如果我还希望一个读者读到我的心声,那也只是你。”
多年前,王朔写过《我是你爸爸》的小说,故事是一个单亲家庭里父子的生活,小说延续着王朔式调侃与反讽,不过这书的书名却引起不小争议,很多人觉得王朔是借着书名占便宜。这次王朔真以父亲的身份给女儿写东西时,书名却变成非常平和的《致女儿书》。
《致女儿书》的封面上镶着王朔女儿的照片,你在这本书里也看不到平日狂傲自大的王朔,而只有一个温情流露、不断忏悔的普通父亲形象,“很多心思对你说才说得清,比自言自语更流畅,几次停下来想把这本书变成给你的长信。坦白也需要一个对象,只有你可以使我掏心掏肝。如果我还希望一个读者读到我的心声,那也只是你。”
王朔在书的前面介绍了自己的家族史,甚至从最早的民族融合讲起,一直到王朔的父亲、母亲分别从哪里来,有着什么样的脾气和外貌特征,自己和女儿分别继承了哪些,他显然希望女儿能对自己的爷爷、奶奶,甚至更远的长辈有更详尽的了解。“咱俩的眼睛一单一双分头来自蒙古和高加索;大脸蛋子来自唐朝;煎锅底一样的后脑勺来自东北满族;红头发来自五胡乱中华。奶奶年轻时一头红发,像宫墙的颜色,她家五个兄弟姐妹加上父母都是黑头发,就她一人满头燃烧,应该是隔代遗传。”这些充满趣味的文字,书中随处可见。
王朔和母亲的关系一直不好,在提及自己母亲的时候,让大家看到了另一个王朔,王朔写道:“每回气完奶奶,我比她后悔”,他甚至觉得自己“歹毒”,每次接到母亲电话,他都表现得很凶,但接完电话就后悔:“可能是因为是妈,不怕得罪。可能是吵了半辈子,形成了一模式,好话也不会好说,好听。和爷爷也是这样。其实我不恨他们,我再恨他们的时候只要多一想,就不恨了。”
有人说,王朔在别的事情上也许他都有为自己辩护的理由,唯独面对女儿,他无法辩护。抛弃了骂人时那副腔调的王朔,是一个慈爱的父亲,这本书也被称为王朔的忏悔录和思痛书。
记者观察
作家生活比小说更精彩
读者为什么喜欢看名人的家书呢?人民文学出版社宣传人员表示,一个作家,其本人肯定也有非凡的魅力,但平时大家看到的只是公众面前的作家,他真实的一面往往很少示人,“像王朔,大家可能觉得这个人太狂,而这并不是王朔的真实形象,你从他给女儿写的那些文字可以看出,他其实和每一个父亲都是一样的,深爱自己的女儿并时刻为他担忧。”与王朔有过接触的窦文涛也说:“王朔的一生很明确,为自己,可这态度唯一绕不过去的是由己所出的女儿,在女儿面前他无地自容的心都有。我感觉王朔写的时候坚定只冲着女儿说,这至少是真心文字,拷问自我的文字。”而作家麦家则认为,名人家书受到欢迎自有其道理,“因为生活比虚构的小说更加精彩。”
在购买这些名人“家书”的人中,很多人自己也有孩子,一位家长在网上发言说:“可怜天下父母心,哪有父母不爱孩子的,我买这些书也是想看对今后和孩子相处有没有好的东西可以借鉴,有的书也传递一些教育方式,名人教育孩子的成果大家都看得到,所以我觉得应该是真实可信的。”
本组稿件采写 本报记者 蒋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