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这段故事我读过,也很喜欢诸葛亮、关羽等英雄人物,但易中天可以讲三国,我却不能讲,因为我没有研究过三国,我还是讲我所擅长的吧。“2007夜游武侯祠·武侯夜话——于丹三国圣地心灵之旅”昨晚在武侯祠拉开,于丹大谈四川走出去的大文豪李白和苏轼,于丹说:“李白就是种生活方式,如果我们能像李白那样,将获得心灵的快乐。”
避谈三国,因为我不擅长
在武侯祠结义楼的院子里,于丹在台上讲,数百游客则摇着蒲扇在台下听,于丹说,这是她这么多次讲座中最有意思的,“这是最自然的方式,让我觉得就像和大家聊天一样。”
于丹这次成都之行,大家都想听听说《论语》的于丹怎么去看三国人物,昨天晚上甚至还有游客提问,请她从《论语》的角度来说说诸葛亮。但于丹却坚持不品三国,“我很景仰这个地方,诸葛亮是中国人的道德楷模,但我觉得,不见得每个人都要讲三国。易中天可以讲,我却不适合,因为这不是我擅长的部分。”
于丹不讲三国,而讲起性情来。尽管所讲的东西和以往不太一样,在桌上也没有任何提纲或者草稿,但于丹自从开讲以后,不但语速极快,而且从没有出现一次停顿。于丹“转型”,但不改的是“于氏心灵鸡汤”,所有的谈话内容都是针对现代人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而最后仍然回归到快乐、率直的主题。
喜欢李白,因为他永不妥协
于丹昨天一口气谈了很多四川的名人,李白、苏轼被她认为是可以予心灵以启示的四川人。于丹说:“蜀人自信、豁达,光用儒家的东西分析还不够,还要用道家的东西。我喜欢李白,他能让我看到永不妥协、追求自我的精神。在他这里可以看到心灵的宽广。他悲也千古、乐也千古,他形容一切都达到了极致,高兴的时候可以‘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发愁的时候可以是‘白发三千丈’,你看,与千古相比,现在的困难又能算得了什么呢。”于丹认为,李白就是一个种生活方式,一种生活境界,“活得大气,你看杜甫不是在诗里写李白‘天子呼来不上船’,我们现在的人呢,就是处长随便叫你做一个事,都还不立马去做了。”不过现场也有人说,李白的行为做起来太难了,于丹又讲了另一个四川人苏轼,“苏东坡就很会过日子,好日子有好日子的过法,苦日子也有苦日子的乐处。他在四川不是做了东坡肘子么,在杭州当官就游西湖,修苏堤。他后来又被贬到海南,很惨吧,可你在他的诗里看到的都是乐观。所有,我们的生命中少一些沉思,多一些率直,就能让自己的内心得到安宁和舒畅。”
畅谈美丽,漂亮就是修养
于丹在不久前和李宇春等人入围“中国最美女人”,在和游客交流中,于丹表达了自己对美丽的看法,“女人美丽,前20年靠的是父母给你的资本,20年之后,美丽就只有靠自己的修养,我觉得漂亮就是不可替代的自己,气质与内心的默契。外表并不是最重要的,比如婚纱照,把人拍的都很完美了吧,可你看着就会觉得:这是我吗?还是谁跟我老公在一起呢?”
在讲座中,于丹并不讳言《论语》对自己的影响,“我是因为喜欢才研究这些经典,我把它作为提升我生命的一种方式,让他们作为一种文化进入我的生活。在我看来,当理解了先贤的语言后,我对自己的要求也变得简单了,就是做一个内心健康、正直善良和快乐的人。”
变味
曾经大谈孔庄
“《论语》管八小时以内,《庄子》负责八小时以外的生活。”于丹在央视《百家讲坛》联系讲完两部经典著作后,她曾这样评价自己讲座的意义。在迅速走红之后,各地邀请于丹讲“《论语》”、“《庄子》”的不计其数,于丹走到哪里,都可以听到她引经据典,高谈阔论,宣扬经典的现实文化价值。
现在尽聊诗词
“今天我不讲《论语》、也不讲《庄子》。”昨天晚上在武侯祠结义楼内,于丹在台上突然转型。在接近两个小时的讲座中,于丹对李白、苏轼的生活态度大加赞赏,至于两个文学家的诗词,她更视信手拈来,虽然主题仍没有偏离“于式心灵鸡汤”的要义,却给大家耳目一新的感觉,于丹看来讲唐诗、宋词也很有味道。(蒋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