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3月29日电 (记者 应妮)在纪念中国话剧诞辰百年之际,四川人民艺术剧院将于四月携三台风格迥异的大戏《农民》、《警察》和《草房子》进京,一展中国话剧重镇成都之风;也将是汇演期间演出最多的地方文艺团体。
从晚会承包专业户,到一举推出三台晋京话剧,四川人艺在市场压力下,走出了一条涅槃的道路。
事实上,成都一直是四川戏剧的中心城市,早在抗战时期即汇聚中国最优秀话剧艺术家,上演了中国话剧史上辉煌的一幕;期间郭沫若的《屈原》、《孔雀胆》,夏衍的《法西斯的细菌》,曹禺的《蜕变》等在成都上演,引起巨大社会反响,涌现出了当时的话剧“四大名旦”白杨、舒绣文、张瑞芳和秦怡。
而成立于一九五三年的四川人民艺术剧院是中国八大剧院之一,排演了一大批风格不同的话剧作品,如《龙须沟》、《家》、《丽人行》、《升官图》、《西安事变》、《朱丽小姐》、《未来组合》等等;但在当前话剧市场不景气的环境,四川人艺的生存压力。
“我并不主张提所谓‘话剧振兴’”爽直的李亭在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上说。
作为四川人艺院长,她从上任之初,就接下了一个历史包袱,“我接晚会、商演每年能挣个一两百万,但是三分之二都用在离退休人员身上;虽然是政策造成的不合理,但这就成了我的义务。”
此次晋京参加“中国话剧百年诞辰优秀剧目展演”的《农民》,是买断同名小说的话剧改编权,也是李亭站在院长的角度,“小说刚获了个奖,又是农村题材,有人建议改编成话剧,可以申请政府专项奖金。”李亭一想,写个政府买单的戏,免去资金的担忧,于是就掏钱;即便如此,为了排演《农民》,人艺还是要各方筹资,她自己还垫了五万元。
而《警察》和《草房子》此次一同进京,一方面是希望整体展示四川人艺的实力,在话剧最艰难之际仍坚持艺术创作,以一年一部戏的进程坚守舞台;更重要一方面则是从市场考虑,否则只演《农民》成本谁来承担?
李亭介绍,《警察》是二00四年排演的一部悬疑情景话剧,已经在四川、上海、浙江等地演出五十七场,得到了市场的验证,被称为舞台版“无间道”;《草房子》则是取材于著名作家曹文轩的同名小说,是一部适合“上至八十下到八岁”老少皆宜的唯美音乐故事剧。
面对剧院生存压力,李亭承认现在话剧市场的不景气,但她认为这是必然的。“当下的娱乐方式越来越多元化,不可能让所有人都走进剧场;既然这样,那就只能顺其自然,在把握观众审美情趣的基础上,寻找一条适合自己的路。”
据介绍,音乐故事剧《草房子》将在中国最高学府北京大学的百周年纪念讲堂演出,《农民》将在天桥剧场参加“纪念中国话剧诞辰一百周年优秀剧目展演”,大型悬疑情景话剧《警察POLICE》则将在下月底在保利剧院参加北京国际戏剧季演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