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观众看见的是台前的光彩欢闹。可春节晚会上上下下几千号人也是一个小社会,难免有一些看不见的人际规则在推动着春晚的发展。
在虎年春晚即将来临之际,我们把这些“潜规则”挖出来看看,读者朋友们也可以顺便对对号,看看是不是这个理儿。
潜规则一:春晚为啥大多是熟脸?
春晚年年喊出“推新人”的口号,很多人也都争抢着上春晚,为何观众又经常会看到那些老面孔呢?
这其实跟演员们混的圈子有关。比如同样是著名服装设计师,有人走时尚秀场,有人专门给春晚设计服装,两种圈子不搭界。文艺圈也是如此,央视春晚其实也是一个圈。
常年跟央视交好的演员们,跟春晚导演都是好朋友,彼此之间都互相了解,因此,一旦导演组找到了合适的本子,他们就会根据作品的特点对照自己熟悉的朋友,看有没有适合角色的人选。
演员句号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过,春晚是一个万众关注的活动,而且还要直播,对于导演来说,压力很大,要是有不熟悉的演员,他们不敢轻易用。要是新人上来演砸了,谁愿意负责任呢?
而且,以前的春晚节目经常是经历了几年的打磨,现在一个作品从创作到成熟,不过几个月时间,就像快餐。
尤其是难度最大的语言类节目。演员、编剧们经常要有几个月的磨合期,大家熟知的,光是冯巩的本子就要修改五六十稿,换做经验不足的演员的确难以适应这种残酷的煎熬,很多商业活动繁多的演员也不愿舍弃几个月的赚钱良机,而且,即便是很优秀的影视演员,比如张凯丽、牛莉去演,老百姓不见得认可,所以兜了一个圈子,还是得原来这些春晚“老人儿”。
用前春晚语言类统筹汪洋的话说:只有这些老战士,懂得“蹂躏”,接受“蹂躏”,习惯“蹂躏”。所以每年春晚就是一些熟悉的人做一次熟悉的游戏。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