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贺岁档票房大战渐入佳境,但细心的影迷却发现,今年的贺岁档同往年略显不同,那就是“贺岁之父”冯小刚退出了贺岁档之战。面对“圈钱”“炒作”“恶性竞争”等争议和“影片质量下滑”的态势,有些影迷开始怀念冯氏贺岁片的种种,甚至有比较激进的影迷宣称,“贺岁档没有了冯小刚,如同春晚失去了赵本山”,不难看出,冯氏贺岁片已经成为贺岁档的品牌,就像赵本山的小品是春晚的“年夜饭”。
近几年,贺岁片题材五花八门,概念也变得很模糊,但凡在贺岁档上映的影片一律被称为贺岁片,而贺岁档战线也被拉长至4个月,为了争夺票房,片方借助各种手段“炒作”“圈钱”。业内人士回忆称,“在冯小刚称霸贺岁档的前几年,贺岁档没有这么乱。”此外,在冯式喜剧缺席贺岁档的两年间,喜剧片题材也出现“皮笑肉不笑”等尴尬。影迷开始发出这样的质疑,“没了冯小刚,谁能扛起贺岁档大旗?”一时间,网友和业内人士也开始针对贺岁片题材、票房竞争、视觉疲劳等现象发表看法,这也引发了本报记者的冷思考。记者 孙帅
冯式喜剧缺席
期待喜剧题材重新洗牌
1997年的《甲方乙方》不仅为冯小刚赢得了事业上的拐点,更标志着内地贺岁片的概念就此诞生。此后,冯小刚的贺岁片开创并奠定了喜剧电影的新门派——冯式。2006年拍《夜宴》,2007年推出《集结号》,其间,冯式喜剧在大银幕上已销声匿迹达两年之久。
业内人士指出,其间,国内喜剧电影市场实际上已经被“无厘头”“荒诞剧”占领。《十全九美》后李湘尝到甜头,照搬模式在今年推出《熊猫大侠》,就连张艺谋的《三枪拍案惊奇》也打出了“荒诞喜剧”的定位。《桃花运》《爱情呼叫转移》等也或多或少都有荒诞成分。一时间,国内喜剧电影的定位被限定在“荒诞”和“无厘头”上。在这两年间,影迷开始呼唤冯式喜剧回归。
网友“东方橙子”称:“内地喜剧电影走的是‘周星驰’模式,大多数人不会由衷地发笑,而是被片中某些夸张的搞怪手段逗笑,笑过之后就罢了,不会记住太多东西。”
2008年年底,冯小刚携《非诚勿扰》再次冲进贺岁档,影评人也将冯小刚之举看作冯式喜剧的回归。
网友“鸢尾3”发帖称:“制作精良的商业大片确实好看,但这仅限于视觉,与之相比,冯小刚电影中的黑色幽默体现出了智慧,从底层人物的生活入手,渗透出与大家息息相关的社会话题,这是冯式喜剧带给影迷的最大的财富。”
事实上,几乎每一部冯式喜剧片中的嬉笑怒骂都会衍生出一系列社会问题,比如,《手机》折射出的“情感信任危机”,《大腕》里的“拜金主义”和《天下无贼》的“道德底线”以及《非诚勿扰》体现出的“大龄青年情感困顿”都让影迷在会心一笑后引发更多的深思。
冯小刚在接受采访时说:“我认为的好电影,首先要有一个好故事。”幽默是人类智慧的表现,而喜剧电影的定位也该如此。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