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立忍的悲惨世界:童年挨揍,初恋竟死于谋杀——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娱乐新闻
    戴立忍的悲惨世界:童年挨揍,初恋竟死于谋杀
2009年12月03日 13:44 来源:南方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在金马奖颁奖礼上,李安和关锦鹏就像是戴立忍的保镖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在今年的金马奖上,最出风头的人并不是来自大陆的影帝影后,而是台湾本土青年导演戴立忍,他以小成本电影《不能没有你》获得了包括最佳导演、最佳作品在内的五项大奖。说是青年,其实他已经四十多岁了。但和好朋友魏德圣一样,这么多年来“导演戴立忍”也始终在失业边缘徘徊。好在他长得比较靓仔,那副酷似张震的面孔,让他在多部电视剧里可以担任主角,因此也避免了和魏德圣一样,沦落到要卖房子来拍电影的地步。

  尽管如此,戴立忍这条导演之路并不能说是顺畅。到如今位置,他也不过拍了两部片,除了《不能没有你》,就是之前的《台北朝九晚五》。其余的时间都是在还债。而且,与魏德圣的“失业小导演”相比,戴立忍的人生之路更加坎坷:童年像集中营,青年的初恋却又死于谋杀……而这些回忆和情绪,都被他写进了《不能没有你》的剧本当中。而在他看来,电影无非就是一种情绪的表达。

不能没有你·父亲

童年除了挨揍就是挨揍

  ○我挨打一直挨到国一,那时已经很大了,结果有次父亲打我,我就和哥哥一起离家出走,去同学家住了。然后我和父亲的关系就跟路人差不多了。

  《不能没有你》讲述的是一个家庭亲情的故事。作为导演的戴立忍说,其实他把自己关于童年的一些记忆也写进了这个剧本里。并且,很多都是感觉不那么美妙的记忆。尤其是亲情,在他的印象里,自己的童年简直就是一个“集中营”。甚至一向以来,他与父亲的关系都非常恶劣,直到《不能没有你》拍摄期间父亲病重,才让他对亲情有了更深的认识。

  活到今年,戴立忍43岁。他的父亲是当年翻越喜马拉雅山、从印度进入台湾的山东学生。上世纪六十年代时,其父在台东的一所中学里担任训导主任,并且成了家。但父亲童年时的贫苦记忆,却让他对戴立忍的教育方式无比严格。“我的童年,除了挨揍就是挨揍。感觉我小时候受训的方式简直就像斯巴达战士,”戴立忍说,“我还记得,两三岁时因为不会区分穿拖鞋的左右脚,被父亲狠狠打了一顿,而且关在门外,不管怎么哭喊都不开门,最后被邻居阿姨接回家住。四岁时,因为在院中玩水缸中浇菜的水,又被双手绑着吊在墙上毒打……可能也是有点顽皮吧,总之上学之前,印象中就没有几天没被打过。”

  上学后的戴立忍受到的又是另外一种“折磨”:“经常被父亲命令去打扫村里的巷道、做水泥工,修补自家围墙。搞得我满手都是老茧。现在回想起来最大的用处不过是消耗了我那时过剩的精力。此外我父亲还一直让我保持所谓的勤俭习惯,经常穿着开了口的鞋子、打了补丁的衣服去上学,搞得很多人以为我是校工的孩子。而且,我就没记得父亲表扬过我。那时他带我去的唯一的娱乐游戏,就是看电影了。这可能也是我最初做电影的动因吧。”

  童年时的阴影自然造就了戴立忍叛逆的性格:“我挨打一直挨到国一,那时已经很大了,结果有次父亲打我,我就和哥哥一起离家出走,去同学家住了。然后我和父亲的关系就跟路人差不多了。后来我家搬到高雄,隔壁左边是漫画店,右边是高雄最大的书店,我就整天在那里看书,什么都看。”

  这些关于童年的记忆,很多都被用在了电影里:《不能没有你》中的码头仓库,以及那些贫民窟,都是根据他小时候的印象“改造”而来。而电影里父女之间的感情,也是他真实心情的写照:“父亲得肺结核之后我去看他,突然明白了他的想法。所以在戏里我就把主角的关系写成这样:一个不会赞美与表达感情的父亲,最后以挟持女儿跳桥自杀来进行抗议,用生命换取与女儿团聚的过程。”

    ----- 文娱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