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谊兄弟吹响“集结号” 欲打造“中莱坞”概念(3)——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娱乐新闻
    华谊兄弟吹响“集结号” 欲打造“中莱坞”概念(3)
2009年10月23日 13:35 来源:南都周刊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中莱坞”之梦

  现在,华谊兄弟已经开创了国内影视娱乐公司上市的先河,只要它这第一个螃蟹吃得够火,后来的效仿者自然不会少。

  如果股民们买账,在接下来的半年或者一年,更多的华谊式上市大戏,将陆续上演。现在,排在华谊身后的,除了博纳国际、光线影业等民营企业,甚至还有中影、上影等重磅级的“国家队”。

  广电总局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电影票房2008年超过43亿元,电视剧产值约50亿元,其中电影票房以30%的票房增幅居全球之冠,并且首次成功跻身全球电影票房市场的前十之列。现在,已经有乐观者在讨论Chillywood(中国好莱坞)的准确提法,是该叫“中莱坞”还是“华莱坞”。

  无论是国务院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还是社科院的《文化产业蓝皮书》,都不约而同提到文化产业“反经济周期”的特性,蓝皮书甚至指出,文化消费会在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增长到5000美元时井喷。

  这个时间,日本用了四年,韩国只用了两年,而广东也是两年。就在几天前,美国《好莱坞报道》还在惊呼,更多样化的融资渠道,更早走出经济危机,正在让中国成为亚洲电影的重心,“出现印度信实集团那样挖好莱坞墙脚的情况,肯定只是早晚的事。”“中莱坞”的概念,看起来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靠谱。

  不过,在主管部门看来,中国要打造亚洲重心甚至“中莱坞”,尚需要整个产业链的通力合作。不过问题也随之而来:该遵循怎样的规则,谁的规则?

  “华谊上市后,内地影视业无论是内容开发,还是渠道扩展的竞争,都将趋于白热化。”橙天集团副总裁伊简梅这样对记者表示。

  去年入主嘉禾的橙天曾一度被热炒为影视上市第一股,不过橙天至今仍在刻意避免“借壳上市”的提法,只低调承认自己控股嘉禾。作为老牌的电影巨头,嘉禾拥有在东南亚占据主导地位的完备院线,很多影城在当地长期盘踞单体影城票房第一,比如新加坡的一家影城就占据了整个新加坡市场的一半票房,中国台湾则有一家占据全台票房三分之一。橙天入主后,橙天嘉禾在内地院线拓展上也“势如破竹”, 成都、北京、无锡、杭州、苏州、深圳……大中城市都留下了橙天的身影。

  事实上,橙天入主嘉禾后的运作也堪称成功,橙天嘉禾日前发布中报显示,过去12个月纯利增长6.6倍。

  “中国这么大,娱乐行业有几个并驾齐驱的企业也是很正常的,竞争对行业来说是好事。还是要靠成绩说话。”说这话时已是晚上9点,伊简梅还要忙着赶去做《风云2》的录音。

  “我现在聊不了这事儿。”记者拨通博纳国际总裁于冬的手机时,他正筹备一个东京电影节的派对,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他给了记者这样一个模棱两可的答复。今年上半年,博纳国际收到了红杉资本和经纬创投的第二轮融资,已经打算把“发行机器”的角色演到底,冲击上市的目标时间是明年,地点是纳斯达克。

  另一个悄无声息的实力派则是王健林的万达院线,这个已拥有40余家电影院300块屏幕的实体院线,去年票房收入占到全国电影票房份额的14%。 “如果今天王健林放水开闸说万达院线愿意融资,估计他办公室再大,也装不下马上打着飞的赶来的投资人。当然,前提是,万达院线有一本合乎电影放映市场逻辑、能够与其商业地产业务相对独立的财务账。” 易凯资本CEO王冉这样评价王健林和他的万达院线。

  而早些时候,光线、中影、上影也都透露出明年登陆A股的意愿。在6月的上海电影节上,行业老大中影的董事长韩三平放出豪言:中国的票房10年内可以实现300亿的目标,甚至达到350亿,创造关联产业收入1000亿。“这个宝藏怎么开发?共同开发。全世界的电影人,在尊重中国本土企业利益的情况下,共同开发共同收益。””

  现在,华谊这个国内第一个吃螃蟹者的样板效果究竟如何,还需待市场检验。无意间,华谊已与“中莱坞”的大蓝图息息相关。

  传媒学者、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喻国明认为“华谊走得太远了一点”:“大家对华谊的作品认知度高,对其价值评估比较高,但这就像当年中石油上市,一下把5年、10年的成长空间都在股价上体现得很充分了。”

  “有一点泡沫说明大家有热情,是好事。但是大面积出现这种现象,会对将来真正好的企业融资上市产生很恶劣的影响,所以一开始就用很理性的方式,一点点释放热情,可能会比较好些。”喻国明表示。

  不过,年轻气盛的华谊兄弟未必永远保持这样的默契。王中磊在路演时,就引用了韩三平的一句话,来表达他对“中影老大”的尊敬与挑战:“市场到300个亿后再竞争。”

  

    ----- 文娱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