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维文谈成功秘诀 揭秘民歌界"一哥"如何"登顶"(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娱乐新闻
    阎维文谈成功秘诀 揭秘民歌界"一哥"如何"登顶"(2)
2009年07月03日 10:12 来源:广州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唱歌也有“一字之师”

  《小白杨》:这是我自己的第一首歌,这首歌和我的成长经历很吻合,每次唱起就像讲述自己的故事一样,所以感情很深。最初唱这首歌,我还是个年轻的战士,声音很漂亮、调很高,听起来朝气蓬勃;之后,我带着这首歌走过了老山前线、1998年抗洪大堤、非典小汤山医院、汶川大地震灾区以及许许多多的哨所,积累了越来越深的情感,越唱越亲切。现在,虽然我没有20多年前那么高亢的声音、那么漂亮的音色,但这首歌的内涵却越来越深了。

  《想亲亲》:这首歌很诙谐、俏皮,从小就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所以,音乐一响,我想都不用想就很自然地唱起来,包括那些高音、那些“弯”,也都是从心里流出来的。如果我唱所有歌曲都能有这种感觉,歌艺肯定还能再上一层楼。

  《小拜年》:刚进棚录这首歌时,我开始是按照谱子和正常发音来唱的,结果一个要跟我学唱歌的东北小朋友说“不对”,因为东北民歌对口齿很讲究,如“小拜年”的“年”字有儿化音,而“大年初一头一天”的“大”字按东北发音,连调都得变,但东北味却出来了。

  记者点评

  他的成功非偶然

  数年前的一次采访中,得知阎维文是由舞蹈演员转行唱民歌的,曾心里嘀咕,这人不是天才,就是运气太好。这次详细讨教他成功的秘诀,感触最深的,就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绝非一句口号,简简单单的四个字——“熟能生巧”足以反映这个昔日的舞蹈演员、合唱团员为了取得今天的成绩曾暗下了多少工夫。

  阎维文无疑是聪明的,他懂得博采众家所长,也知道必须走出“小李双江”的光环。已经做了岳父的阎维文还是勇于尝新的,虽然没有跨界去唱流行歌曲,但在各大晚会上风光不已、早有足够老本可以啃的他,仍在浩瀚的民歌海洋中不断开拓新领地。一首《想亲亲》唱得青春俏皮,展示了他幽默多情的一面;一首《摇篮曲》让这个以声音明亮、通透见长的“大老爷们”,唱出了夜深人静母亲温柔哄孩子的感觉……

  在中国众多表演艺术家中,阎维文无疑是德艺双馨的代表之一,他不耻于向学生讨教东北民歌发音,也不吝于赞扬王宏伟等后辈。他的好人缘在圈内有口皆碑。

  专业评点

  将传统发音与语言完美结合

  王宏伟:阎维文是我的好大哥、好师长。他为人特别好、特别谦和,事业上又非常执著。前两天我和他一起去黑龙江录音,在飞机上他一直拿着谱子在练歌。他做任何事都非常认真、严谨,他的成功与这些是分不开的。艺术上,他既是非常典型的中国唱法,又有非常鲜明的个人烙印。记得1984年我刚当兵的时候,在电视台《每周一歌》中听到了《小白杨》,既符合中国听众的口味,又很有阳刚气,当时印象就很深。他最大的优点是将中国传统发音与语言完美结合,吐字和行腔归韵的水平是很多男高音都未能达到的。

  网友声音

  集中西方声乐技法之大成

  在歌唱技法上,阎维文是中西方声乐技法的集大成者,他成功地融合了西方声乐技术与中国特有的民族声乐技巧,在科学的基础上,使两者达到前所未有的统一,从而回答了一直存在争议的民族男高音应该怎么唱,应该是什么样的声音等一系列问题。在咬字吐字上,阎维文堪称民族男高音的活标准,他真正做到了咬字吐字的统一,不论是哪个音区,哪个汉字,无不字正腔圆,圆润自如;在情感和风格处理上,在演绎创作歌曲上,阎维文深情内敛,收放自如;在演绎具有地方特色的作品时,又惟妙惟肖,风情万种;在舞台表演上,阎维文高贵潇洒不失朴实亲切,大气磅礴不失深情细腻,举手投足尽显大家风范,表演与作品表达丝丝入扣,相得益彰。在个人形象上,阎维文成熟稳健,平易近人,又体现出军人的阳刚正气,铁骨柔肠。记者 苏蕾

【编辑:李季
    ----- 文娱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