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周刊:萨顶顶:比朱哲琴要的更多(4)——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娱乐新闻
    中国新闻周刊:萨顶顶:比朱哲琴要的更多(4)
2009年06月25日 16:5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而十年前,西方人把同样的“世界音乐”标签也给了朱哲琴。

  “朱哲琴代表了上世纪90年代的中国流行音乐在国外的影响,萨顶顶代表的是现在、21世纪以后一个再次的影响。”《中国歌曲排行榜》《全球华语音乐排行榜》制作人郑洋对两人的成就“特别肯定”。

  朱哲琴崛起的20世纪90年代,“世界音乐”风头正健,来自德国的英格玛乐团推出了一张充满新世纪色彩的宗教音乐,在全球创下千万张的销售量,奠定了世界音乐的地位,和古典乐、流行乐鼎足而立于当今乐坛。

  而那时的“世界音乐”,在大多数中国观众眼里,还是“先锋的”“实验性”的。当大家都在唱比较通俗的流行歌曲时,《阿姐鼓》为中国音乐人和听众开拓了一种做音乐的视野和想象力。

  萨顶顶《万物生》出现的时候,恩雅、喜多郎、雅尼等“世界音乐”艺术家的专辑,已经在中国各大城市的音像店里随处可见,“世界音乐”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玩意儿了。

  “萨顶顶的高明之处在于,她用已经稍嫌老套的路数,做出了一张好听的专辑,她《万物生》那首歌的旋律,还有整张唱片表现出来的纯粹的喜悦感,是非常好的。”新浪网摇滚频道主编祁又一毫不讳言他对萨顶顶音乐的喜爱。“在很多人很迷茫的情况下,她能够用这样的眼光和态度去做一张专辑,再加上环球唱片在唱片运作、推广上得天独厚的条件,就注定了她会成功。”

  而更大的不同在于,环球唱片对萨顶顶音乐的全球发行模式是通过其在世界各地的子公司直接发行,就是所谓的“直销”;而由何训田担任制作人,上海音像公司出品的朱哲琴的《阿姐鼓》,当年是由华纳唱片看中,委托彼时新收购的子公司——台湾“飞碟”唱片公司,进行代理在全球发行的。★

  中国流行音乐为何“出不去”?

  中国的现代流行音乐时代开始于1986年。那年诞生了三首今后在中国流行乐坛举足轻重的歌曲:《让世界充满爱》《一无所有》《东方之珠》。

  令人费解的是,中国流行音乐经过23年的发展,能够走出国门的流行音乐歌手,除了朱哲琴和萨顶顶,寥寥无几。而她们的音乐,都无一例外地运用了“西藏元素”。《中国歌曲排行榜》《全球华语音乐排行榜》制作人郑洋坦言,“西方对这块神秘土地的迷恋,是永恒的。”

  对于朱哲琴和萨顶顶的音乐,国内很多人指其“就是为了迎合西方人对东方音乐的想象而做”。而相比更为尴尬的,是绝大多数针对和“迎合”中国境内市场而制作的流行音乐。

  新浪网摇滚频道主编祁又一认为其创作力匮乏的原因是,“我们的流行音乐市场基本是拷贝港台地区的,港台地区的又是拷贝日本的,日本拷贝欧美的。而整个世界流行音乐的框架就是西方人定的,你要在人家的规则当中冲出一条路来,让全世界的人都听你的,非常难,几乎不太可能。”

  有十几年排行榜制作经验的资深制作人郑洋则把这些归结为音乐环境,崛起于2005年的数字音乐,是冲击中国流行歌坛的一股强大力量。“但是,有很多令人尴尬的问题没有解决。”郑洋介绍,到目前为止,大家已经习惯了在网上免费下载,而实实在在写歌唱歌的人,没有从中取得相应的回报。彩铃音乐、手机音乐对流行音乐在创作心态上又产生了非常不好的影响。“我们经常看到一些比较恶俗的音乐在彩铃音乐排行榜上排得很靠前,这对音乐人带来了创作心态的完全迷失,大家不知道到底应该怎样写歌。”

  另一股冲击流行音乐品质的力量是老生常谈的问题——盗版。大家完全不知道做一首歌从哪里可以把钱回收过来。

  郑洋现在的另一个身份是“快乐女声”南京唱区评委,也是全国300强突围赛的评委。频繁的“选秀”活动,能够产生多少“拿得出手”的优秀歌手?郑洋对此并不是很乐观,“有个性的歌手实在是太少了,大部分都是在模仿原唱,唱谁的歌是谁的味。”

  (文/李邑兰)

【编辑:张哉麟
    ----- 文娱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