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争议】
争议一:奖项分猪肉?
由于奖项分配过于平均,有记者直白地质疑:评委会是否搞了一次“平均主义”?评委会主席伊莎贝尔·于佩尔十分严肃地澄清:“总共有20部影片,但只有9部得了奖,显然我们并没有‘照顾’所有的电影。按照戛纳电影节的规矩,‘金棕榈’和‘评委会大奖’是不能由同一部影片拿的,其他奖项都可以。但是,今年并没有出现一部片子得到两个奖的情况。我只能说,结果具有各种可能性,而我们的口味最终却得出来这一种结果而已。”
争议二:大奖徇私情?
这个争议也是扔给于佩尔的。当“金棕榈”得主哈内克上台领奖,于佩尔跟他作了长达10秒钟的深情拥抱时,人们无法不想起在2001年,正是哈内克执导的《钢琴教师》让于佩尔二度夺得戛纳影后的桂冠。《白丝带》能战胜口碑更好的《预言者》,于佩尔在当中有没有起“作用”?于佩尔的表情很坦然:“哈内克得奖,是因为他对人类灵魂的挖掘是如此深刻!”
争议三:评委有分歧?
绝大多数评委会成员都大唱赞歌,声称作为主席的于佩尔给了他们“自由选择”的权利,但英国著名编剧汉尼夫·库雷什却是个例外。在记者会上,他一直黑着脸,当有记者问到口碑不佳的菲律宾影片《基纳瑞》(该片残酷地描述了一帮警察如何肢解一个妇女)为何拿了“最佳导演”时,他突然冷言冷语:“我只能说,这实在不是一部适合约会的电影。”之后,他又在评委轮流发言时语带讽刺:“今年的影片特别冗长,而且特别古怪。我不得不说,我以前从未看过这样的电影。”令台下哄堂大笑。当有记者追问,是否评委会内部存在分歧,评委艾莎·阿基多立刻强硬地表示:“关于门后面发生了什么,这从来都是不能说的秘密。”本报特派记者 李丽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