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五常和陈逸飞的友谊可以追溯到十几年前,那时一个已是著名的经济学家,另一个则享誉世界画坛。对艺术的浓厚兴趣促成了他们的友谊。如今,张五常将故友的家人告上法庭讨要旧债,让许多人对这段往事生出疑问。本报(青年报)记者针对这一事件中的几大疑点进行了追踪采访。
【疑点一】
为何签下如此协议?
张五常和陈逸飞的友谊在圈内一度让人羡慕。共同的喜好让这两个相差11岁的人一拍即合,可谓忘年之交。十几年前,陈逸飞投资房产正缺一笔钱,就找在香港大学当教授的好朋友张五常借钱,说好以画还债。按理说,朋友间借款顶多写个字据,但张五常坚持要签订一份协议。
一个熟悉张五常的人士告诉记者,张五常是一个经济观念极强的人,他从来都是一码事归一码事。有一个细节很能说明问题。曾有人向酷爱书法的张五常讨要他的书法作品,每当此时,张教授就会问来者觉得他的书法怎么样,如果你说好,那他又会问你值多少钱,如果你讨好地说出一个高价,他会立即按这个高价卖给你。陈逸飞当然知道张五常的脾气,因此对协议之事表示理解。
【疑点二】
陈逸飞总共借了多少钱?
在前天公布的起诉书里,张五常声称,陈逸飞一共向他借了两次钱,第一次借了150万港币,协议用7幅油画抵债,第二次借款之后,协议增加3幅油画抵债。但是记者注意到,第二次借款具体金额不详。记者昨天就此事询问张五常律师王国强,他拒绝透露第二笔款项的总额。宋美英的律师张鲤庭则向记者表示,如果说“欠款”,那必须拿出证据,更何况对方在欠款金额方面还支支吾吾。
陈逸飞去世后,其水乡题材的油画市场价暴涨,一幅《晨曦中的水乡》一年多前以671万人民币成交。业内人士估计,如果张五常胜诉,他得到的这批画价值至少在千万元以上。
【疑点三】
讨债为什么拖了11年?
协议中作为抵债物的10幅油画,有两个交画时间,1995年12月31日和1996年3月30日。按照协议,张五常应该早在11年前就拿到抵债的油画。为何拖了这么久?张五常律师王国强对此的解释是:“张先生非常欣赏陈逸飞的才能,但他知道陈逸飞很忙。而且画画要靠灵感,是不能逼迫的。”据说,张五常也曾托人向陈逸飞催过此事,但无下文。2005年,陈逸飞去世,陈家人爆发官司,张五常不好意思讨要旧债,“直到不久前,张先生听说陈逸飞遗产已分配完毕,他觉得再不要画,也许就没有了。”
【疑点四】
6幅签名油画今何在?
作为债主,张五常前天表示,只要10幅油画当中的6幅签名油画——2001年张五常曾去陈逸飞的画室里挑选了6幅画,并在画的背后签了自己的名字。不过,这6幅画现在均不知去向。
宋美英的律师张鲤庭告诉记者,张五常和陈逸飞签订所谓协议的时候,宋美英还不认识陈逸飞,所以连协议是否签订过都不清楚,更不要说这些画作的下落了。“张先生如果想要这6幅画,首先要找到这些画。即便找到了,10年的诉讼期已过,张先生能否拿到这些画还是个问题。”(记者 郦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