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著名作家格非与毕飞宇双双现身“上海大学文学周”,分别讲述了他们作为“小说的作者和叙述者”,对于小说素材进行“虚拟整合”的过程。两位作家年纪相当,交替发言时感觉十分亲切随意。格非半开玩笑地将毕飞宇奉为“偶像作家”,毕飞宇则一脸严肃,声称自己绝不敢在清华教授格非———这位“学院派作家”面前卖弄理论素养。
格非“史传传统”应得以继承
昔日的先锋派代表格非近年来日益向传统转变。昨日为上大学子作题为《小说的作者和叙述者》的演讲,格非剖析写作者因“经历同质化”而引发的现代困境,并一再强调中国文学的“史传传统”不应丢弃。
格非援引本雅明《讲故事的人》中的说法,来说明现代写作者叙述权力的日益丧失。“古时候出过远门的水手在当地拥有绝对的叙述权力,因为谁也没有去过他故事里的地方。而现代人的经历都差不多,所说的故事也许都来自于网络,经历的‘同质化’成为叙述者的现代困境。”
中国古代曾有过不少章回体小说,格非认为,其中优秀者无不承袭了“史传传统”。“史”即是指司马迁的《史记》,《传》则为左丘明的《左传》。“这两部作品中所使用的‘春秋笔法’,并不明显表明作者的好恶,但在一两个用字之间却隐含着作者的价值倾向和判断。这种写作手法正是文学的魅力所在,其后的小说《水浒传》、《红楼梦》都有不少地方沿袭了这种写作传统。”格非认为,“史传传统”应为现代文学创作者所继承。
身为清华教授,格非对目前年轻人的精神汲取不无担忧。“中文系的教授常常会给学生们开些必读书目,但现在的学生已远不是我们学生时代‘以一物不知为耻’的状态,他们反而会质疑,老师为什么要让他们读这些书。”更让格非啼笑皆非的是,有一次,一个年轻学生去他家拜访,对他的古典音乐碟片架颇不以为然,“她思考的问题居然是,如果周杰伦和郭敬明同时被关在一个失了火的房间里,究竟应该先救谁?”
毕飞宇经验情感愿望缺一不可
毕飞宇自称在格非面前绝不敢卖弄知识和理论功底,因此他的演讲《一次虚拟的整合》完全介绍个人的写作经验。对他来说,经验、情感和愿望就是他写作的源泉。
毕飞宇透露,他的短篇小说《哺乳期的女人》灵感得自于一次与哺乳期妇女的拥抱。“那位女性身上的气味刺激了我的神经,构成了强烈的瞬间印象,后来在我胃出血住院期间,这一经历所构成的记忆挥之不去,甚至促成我在无意识中不断地去描写这种气味。”此后,毕飞宇又结合其回乡所见和阅读经历写成了这部小说。
毕飞宇撰写代表作《青衣》就源于他对京剧旦角兰花指的强烈印象。写作完成以后,毕飞宇发现他的创作冲动完全来自于“世纪末的焦虑”,“看似可以忽略的情感与外部世界发生关系,于是小说诞生了”。
至于毕飞宇的另一部中篇《玉米》,则完全开始于他想要写一部纯粹的恋爱小说的愿望,“我痴迷于女孩子害羞的表情,我写作《玉米》本来是想从无数充斥着都市情欲的小说中跳脱出来,写一个纯情的小说。”
但毕飞宇表示,他从不在情感失控的时候继续写作。“当我感觉情绪激动双手颤抖,我就会停下来喝水抽烟,直到自己恢复平静。我觉得,我应该用更好的文字把感情传递给读者。”□本报记者|干琛艳|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