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四大爷一遍一遍地喊着街坊四邻,听声音居然像个北漂儿;祁家小三儿一张嘴,还以为是老祁家刚从南方来的亲戚呢。这些天,新版《四世同堂》在央视的播出又给网上论坛提供了茶余饭后的热门话题。有观众表示,老舍的老北京市井语言透着特有的幽默和韵味,没了它,就没了味道。
声音不对口型
新版《四世同堂》一开播,观众就开始怀念起85版《四世同堂》来,认为新版虽然服装、道具精美,为了适应现代观众胃口还加快了节奏,但在京味的表达上难以超越老版,丢失了老舍原著中最有味道的东西。
“作为一部描写老北京众生百态的作品,没有京味儿,《四世同堂》的韵味就大打折扣了,就像在看配音的那些译制剧一样,语气和表情总是拧巴着。”很多观众对该剧的配音表示出极大的失望,质疑台词老是慢半拍,尤其是香港演员元秋饰演的“大赤包”一出场的那段骂戏,虽然听着挺过瘾,可一看画面,明显是在演“双簧”。
对于声音不对口型这种低级错误,新版《四世同堂》导演汪俊代表剧组向观众道歉:“那的确是技术失误,只能以后再补救了。”至于京味不足,汪俊却不以为然,他说这毕竟是拍给全国观众看的,很多地道的北京话,连现在的北京年轻人都听不懂,搬上电视就更要进行“语言改造”,自己是带着与老版“决裂”的态度拍的,“有意地淡化了京味儿”。
主演表现一般
和老版相比,新版《四世同堂》演员阵容可谓“星光四射”。剧中不仅云集了内地偶像级帅哥美女,香港功夫明星元秋也应邀加盟,连导演赵宝刚都忍不住在24年后又一次在剧中担任角色,从老二“瑞丰”摇身一变成了“冠晓荷”。作为全剧唯一一个“业余演员”,赵导玩票式的出演让不少观众喝彩,认为他把一个无精神原则,却又时常追求优雅的市侩小人演活了。
相比之下,男女一号黄磊和蒋勤勤演的瑞宣夫妇被评为“中规中矩”。黄磊身上旧文人的儒雅之气和徐志摩及《家》里的少爷一脉相承,没能给观众带来更多的惊喜。具有大家闺秀形象的蒋勤勤,生子之后虽说找到了做母亲的感觉,但从观众反应来看,与李维康版韵梅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朴实相比,蒋勤勤脸蛋太漂亮,身段太灵活,眼神太活泛,没有那种老式人家媳妇的稳当谨慎和周到隐忍。
而最大的争议出现在“大赤包”这个角色上。老版中李婉芬对“大赤包”的演绎堪称经典,而在新版中,元秋一出场,就以十足的“包租婆”气势“雷”倒了不少观众。观众普遍认为“元秋太夸张了,镜头一对准她就变形”。
包装用力过猛
被老舍先生认为“可能是我最好的一本书”的巨著《四世同堂》,在20多年前由林汝为导演,在“老戏骨”邵华、郑邦玉的演绎下成了一部家喻户晓的电视剧。时隔24年,这部作品再次被搬上荧屏,演员阵容强大了,拍摄手法多样了,新鲜时尚元素增加了,观众为什么却不买账了?
新版《四世同堂》开播以来,“新旧比较”成了主创们接受采访时无论如何也躲不过的重要话题。汪俊曾对翻拍经典作品有个形象的比喻:戴着镣铐跳舞。从目前观众普遍“怀旧”的情况看,新版《四世同堂》的主创们的确是轻松不起来。
许多观众认为,老版本还原老舍原著的精神更彻底,比如老版曾用了多达半集的篇幅来交代小羊圈胡同的生活常态,京片子对白等细节的处理令观众如同身临其境。而新版《四世同堂》似乎在包装上用力过猛,加快了节奏,看起来却显得有些凌乱,整剧的感觉缺乏那个时代的厚重,显得现代感太强。
对此,汪俊坦言,新版中他们仍然非常尊重原著,但是刻意地将某些场景和台词放大了,加入一些新鲜元素。他说:“我们对于老舍先生的语言和风格,是完全尊重的,没有丝毫随意发挥。新版与旧版隔了24年,拍摄手法和技术肯定不一样,我拍的时候就不想太沉闷,就考虑要年轻的观众喜欢。”记者 闻心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