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像奖启示:留守小电影才是最佳出路(图)——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娱乐新闻
    金像奖启示:留守小电影才是最佳出路(图)
2009年04月16日 15:49 来源:信息时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今年的金像奖终于有了些香港特色,影帝影后的热门人选都是本地演员。女演员方面,虽然有大S(徐熙媛)和周迅入围,但皆是点缀,并没有人看好她们拿奖。影帝之争则将完全在香港演员中进行,金像奖今年颇有香港演员扬眉吐气的感觉。资金方面的窘境今年也有明显改善,不像去年还差30万只能去找华谊兄弟拉赞助。今年,金像奖主席陈嘉上说多了很多投资者愿意资助金像奖,可见,香港的电影市场多少有了一点起色。然而,港片已非港片的争论仍不绝于耳,几乎每年金像奖前后,香港电影的现状与发展趋势都会被拿来讨论一番。从最近几年的尝试来看,以前“大电影”(大小电影根据制作成本划分)北上已成定局,不过北上只是香港导演的出路,并非香港电影的出路,从今年金像奖提名看来,或许留守“小电影”才是保有香港特色电影的真正出路。

  “大电影”北上成定局

  代表人物:陈可辛、徐克、陈嘉上等

  “大电影”因何北上?因为超过600万投资的港片要想不赔本就只能依托内地市场。陈可辛的《金鸡》投资1500万,因为题材问题进不了内地,仅靠香港1000万的票房不要说赚钱,连成本都收不回来;陈可辛的另一部电影《投名状》内地票房占到它全球票房的九成。

  对于大多数导演来说,“大电影”始终是一种诱惑。有多多的钱可以把你想要表达的东西尽量做到完美。然而,以香港电影如今的市道,想要完全靠本地的资金,不考虑题材、不考虑市场、不计回报地拍摄一部大电影,那根本就是空想。所以,陈可辛、陈嘉上、徐克想拍大片就都跑到了内地。陈可辛在内地组建工作室,陈嘉上来内地拍《画皮》。刘镇伟去北京拍了《机器侠》,叶伟信的《叶问》有超过两个内地投资方,徐克则干脆担任了吉安永嘉的创作总监。唐季礼更牛,已经是云南省的政协委员,还在云南建了影视城。

  今年年初,“中国电影家协会”更新成员名单,首次出现了10名香港电影人和3名澳门电影人,包括成龙、刘德华、陈可辛、陈嘉上、尔冬升、徐小明,以及香港电影制片家协会主席洪祖星、英皇电影国际有限公司行政总裁利雅博、寰亚电影集团高层庄澄和银都机构董事长宋岱等香港电影的投资人。这么多香港电影人为何积极加入内地中国电影业组织?这绝对不是为了拍摄具有香港情调的小片。而是着眼于内地电影市场,都是以“大电影”为前提的决策人,力求在内地市场追求最大利益。

  迎合,北上的最大雷区

  北上的香港电影虽然以迎合内地观众的口味为主旨,并事实上没有得到内地观众的一致认可。事实上,内地观众并不一定那么需要香港导演跑过内地来拍内地人的故事。反而,内地观众更喜欢看到是香港导演拍的香港电影,内地观众津津乐道的港片始终是从前的港片。现在的“港导合拍片”则让人们感到困惑,激进的人说港片已死,温和的人道港片迷失面目全非。

  事实上,香港导演在拍摄大片时努力迎合的不过是审片人和投资人,这就是问题所在。在生产的环节是努力对应上层的,然后到了出品的环节却是面对下层市民真金白银的检验。“大电影”北上,如果放弃了香港电影的精神,放弃了香港影片原有的幽默、叙事方式和原有的文化特色,那么,北上之路也许不过是香港导演纯粹的淘金之旅,而不是香港电影精神的延续。

【编辑:杨子
    ----- 文娱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