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与文学
写了几十部只拍了一部
拍电影10年,贾樟柯写了几十部剧本或完整大纲。但他说,自己只拍出来一部,就是《站台》。他拍摄的其他电影都是即兴的,“所以,虽然我拍了10年电影,但我觉得才刚开始,因为10年里只有一部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是有准备的。”之所以拍摄了那么多即兴电影,他解释说,这10年来,中国剧烈地飞快转型,自己的全部注意力都被现实吸引过去,因此就一直追随它拍摄。
虽然很多故事,贾樟柯以剧本或大纲的形式写出来,但他说自己对文字要求很高,“虽然是剧本,但我注重文学性,注重语言的锤炼。比如我会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自己要拍出来的光线,这样才能让自己的想法清晰化。甚至剧本的阅读节奏,都是我在意的。”
不排斥与别人合写剧本
贾樟柯的电影,除了《二十四城记》,全部都是他自己独自担任编剧。他说自己是一个个人主义者,“我每部电影都希望来自自身的感受,或者是自己某一个灵感到来的时候拍摄出来的。不管是大树还是歪脖子树,我希望是从我内心长出来的。”他说,电影虽然是工业化的艺术,但在一部电影产生的过程中他想尽量地靠近传统写作,“就像靠近写一首诗或者作一个曲一样,是来自于个人直接的经验感受。”
不过,贾樟柯表示,这并不表示他排斥和别人合作,比如《二十四城记》,就是他和翟永明一起担任编剧,“我们首先是交谈的对手,在交谈辩论、互相说服的过程中,我对故事或题材本身越来越清晰化。而且,这是部偏女性色彩的片子,它提供出来的微妙是我想不到的。比如剧中陈冲扮演的厂花的一句台词,‘以前我是标准件,现在我也不是报废件’就是翟永明提供的。”
很多人对好文学没判断
在中国电影领域,文本本身不受重视。贾樟柯说,好莱坞的编剧系统在中国受到追捧,“的确,在好莱坞大家是分工合作,建立起一条流水线,故事是一个人写,对白是一个人写。但这样的分工代替不了关键环节——原创力,每个流水线的环节背后都是有原创力的,与我们写小说没有区别。”
他指出,在中国的分工合作不是原发性的,不是有感情的写作,“我们是配方制的。比如某几个人想拍一部赚钱电影,感觉最近山寨片很火,那么几个人列举几个山寨元素,完全是迎合市场的配方写作方法。在好莱坞,成功的商业电影背后都是带有高度感情的原创性写作。”
贾樟柯说,在中国常常有导演拍不好电影就埋怨文学不好,“严肃文学现在是有衰微的迹象,但并不是没有好的东西,是很多人没有判断力。”记者 赵明宇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