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中国文学
写作让人保持精致化
虽然贾樟柯喜欢上电影,但写作并没有停止,因为时间的缘故,主要以随笔为主。他说,写作和拍电影互相不能取代,“电影也是自我表达的方式,但文字是一种习惯,整理自己的感情和思路时,仅靠冥想是不够的。”
在贾樟柯看来,保持阅读与写作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不管你从事什么工作,律师也好、官员也好、司机也好……如果你有阅读的习惯和写作的习惯,能保持内心的精致化。”他说,之所以含蓄在当下很难被人接受,是因为读者本身的精致化在下降,“比如沈从文小说中含蓄微妙的情感,如果是精致化的人就能呼应。”
对韩寒的作品没共鸣
眼下,贾樟柯最常看的是历史图书,比如清朝时期国外传教士、汉学家写的亲历记等,“从另一个文化过来的人,观察中国会有独特观点,而我们身在其中容易浑然不知。”
小说是贾樟柯阅读的另一个重点,“我会‘跟踪’一些作家,比如韩东、朱文。”
他认为这两位作家与他关心的东西、态度都比较接近,“我一直难忘韩东的《在码头》,这个小说非常自由、自然。”他认为,韩东和朱文有很好的文字,但最重要的是,他们写的都不是文艺腔很重的文字。
韩寒、郭敬明的作品,贾樟柯也看过,“我姐的孩子买好多韩寒的书,我也跟着翻一翻,但共鸣不大。不是说他们的小说不好,是我的主体有问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青春,他们写得很优秀,但我的青春已经过了。”
要有判断力承认新作品
贾樟柯说,以前他阅读的作品与土地有直接联系,与中国基层生存有很大关联。比如《人生》《老井》,能直接看到自己的生活。而现在,他说文学的现代感在改善,同时因为追求语言的现代化,内容也有了抽象的东西。对这种变化,他认为需要读者去追随,要打开局限,进入到另外一种语言的乐趣。
贾樟柯的电影关注普通人的情感和状态,而当下很多作家被批评作品脱离生活。对此,贾樟柯说,“我们心中总是有一群‘文学英雄’,我们希望他们适应时代变化,希望他们在每个时代都有旺盛创作力。问题是,他们也需要调整,也有创作低谷。所以,有没有判断力去承认新的文学、新的作品,是这个时代有价值的工作。这方面我们一直非常保守。”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