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周星驰时代"遭遇喜剧危机 "山寨"是新火种?(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娱乐新闻
    "后周星驰时代"遭遇喜剧危机 "山寨"是新火种?(2)
2009年03月29日 09:51 来源:南方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2港产喜剧时代的终结?

  香港喜剧电影是极具香港本土特色的一个重要类型片种。在上世纪香港电影黄金时代,标榜着香港人看过之后一定会开怀大笑和能深有共鸣的香港喜剧电影,在稍微迟滞的几年后在内地广受认可,进而使香港电影达到全盛时期。

  “周星驰并不是香港喜剧电影的唯一。”周黎明认为,在周星驰之前,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出现过许冠文、许冠杰、许冠英,以及董骠和肥肥等香港知名的谐星。“对比后来王晶的‘低俗’喜剧,许氏兄弟的《摩登保镖》等作品主要围绕香港底层市民,来讲述诙谐幽默的喜剧故事。”

  “虽然与以前的喜剧一样,周星驰的电影大多表现的是小人物的故事,但周星驰的幽默气质是出类拔萃的,他的喜剧一方面疯狂和夸张,另一方面会让你看到不同的视角,体会更复杂的感情。他的喜剧创造出了一种‘间离’的效果。在后来的《功夫》里,虽然有意削弱了喜剧元素,但是依然能让你在发笑的同时体会一些人性的东西。”顾小白分析说,最开始的时候在王晶和刘镇伟等导演的帮助下,周星驰终于完成了“无厘头”风格的形成,与后来《功夫》更为全球化的野心相比,周星驰艺术鼎盛期早在《唐伯虎点秋香》、《赌圣》这些旧经典时期就已形成,作为一种文化元素,催生了香港喜剧电影的黄金年代。

  或许周星驰“无厘头”在内地的风靡,恰恰迎合了香港文化上世纪末对内陆的某种文化征服力。“香港市民文化的生长是充分自足的,而这种文化的特点就是东方式的无厘头,类似于东北的二人转。它是底层自由市民趣味的象征。周星驰的商业模式表演,最大限度地迎合了民众的精神需要。”朱大可说。

  张柠认为,香港是一个商业文化和城市文化比较发达的社会,城市文化最重要的两个特点就是消费和娱乐,喜剧在香港承载的更多是娱乐功能而非教育。“北方人见到周星弛之后却一惊一咋、大呼小叫‘星爷’,仿佛遇到了救星。在北方那种严肃的环境里,听到周星驰的无厘头、反逻辑、有瓦解性的语言,的确有一种解气的感觉。但这种‘无厘头’的语言风格乃至行为方式,在岭南文化中早就存在。”他认为,南方“无厘头文化”对北方文化是一种弥补,但正统中原文化无法对此作出有效解释,以为是香港人从欧美引进了什么新的文化怪物,所以冠以“后现代”之名,这是周星驰们始料未及的。”

  香港喜剧电影目前的窘境是,整个港产电影在大陆电影产业兴起的强大冲击下,越来越被染上一层“明日黄花”的色调。这背后,若隐若现地出现了香港文化在强大内地文化复苏后的弱势。

  “周星驰之后香港基本上已经没有喜剧了。”顾小白说:“去年的《家有喜事》为了照顾内地观众,做得特别烂。目前香港喜剧电影做得非常低俗,已经开始没落了。这个与社会环境是有关系的,投资人不愿意再拍那种很本土化的东西,编剧和导演也不愿意,大家现在更加看重内陆市场这一块,拍电影的大趋势是所有华人都能看懂,更能够引起共鸣,所以香港电影界逐渐放弃了很多本土化的东西,我觉得照此下去,不光是港产喜剧,整个香港电影业在五六年之内不会有什么大发展。”

  3下一个周星驰,在内地?

  与香港贺岁喜剧电影的衰落相比,以冯小刚为代表的内地贺岁电影票房上节节攀升,《非诚勿扰》在全国的票房超过了3亿。作为受王朔影响较深的冯氏喜剧电影颇有渊源:上世纪末周星驰在内地走红之前,以王朔《顽主》为代表的调侃喜剧已经有了雏形。但影评人却一直有这样的观点:“王朔是比较有个人特质的黑色喜剧。他的文学能力很强,但是他的喜剧相对的比较小众化,风格很本地化、北方化,在固定人群特别逗,不是通吃的喜剧类型。”

  “华语喜剧总体而言是比较轻浮的,缺乏黑色幽默的批判深度。当然冯小刚电影有时能有所超越。我们从来就不是一个以所谓‘幽默感’著称的民族,忧郁的气质是妨碍喜剧发展的重要障碍。”朱大可说。

  在冯小刚与周星驰的对比中,影评人也并不特别看好冯小刚。“冯小刚的电影处在比较常态的喜剧和高级的喜剧之间的状态,我一直都期待他能够更上一个层次,不用太考虑市场,完全的放下那些限制,不受约束地表达自己内心的东西。”顾小白说。周黎明也认为,冯小刚的喜剧电影“不纯洁”,“《非诚勿扰》明显地看到他处处在考虑观众口味,已经成为一种非常商业化的创作状态,他反而没有周星驰对喜剧的那种纯粹。”

  如同王朔式喜剧与伍迪·艾伦的知识分子式调侃的接近,如同成龙的动作喜剧直接源自对巴斯特·基顿的模仿、周星驰《大话西游》的成功来源于对金凯瑞的模仿。顾小白认为,不管是在电影类型、拍摄技术、演员还是编剧上,中国的电影还都停留在一个模仿西方的发展阶段,其中就包括喜剧电影的创作和编剧。

  相对本土性、地域性较强的内地喜剧,能否创造出周星驰之后喜剧电影的又一高峰?朱大可认为,目前的情况只能“拭目以待”,因为正在流行的冯(小刚)式喜剧和赵(本山)式喜剧,都已处在衰退之中。

  “或许内地的宁浩有机会成为下一个高峰?”周黎明认为,内地的喜剧文化与香港喜剧文化有不同的传统,王朔的《顽主》发展出来的是知识分子愤怒一代式的京侃幽默,但艺术上的创作仍比较粗糙,演变到冯小刚又变得思想上没有那么深刻,拍出《疯狂的石头》、《疯狂的赛车》的宁浩相对来说有所超越。

  “我觉得中国的喜剧电影没有什么优点,中国的喜剧整体都比较粗糙,做得太过急功近利,尤其是编剧方面做得特别差。比如《爱情呼叫转移》、《桃花运》等这类喜剧片,其实说到底就是小品和电视剧,只是搬到了大荧幕上而已。”顾小白认为,喜剧的制作应当是非常讲究的一种艺术创作,从细节到整体的风格韵味,国内的影视编剧都缺乏精致的打磨。

  4胡戈、“山寨”是新的喜剧火种?

  从默片时代的卓别林、巴斯特·基顿,到憨豆和金凯瑞的雅俗共赏,再到当今好莱坞黑色喜剧炙手可热的代表人科恩兄弟,西方电影的漫长发展衍生了非常丰富的喜剧类型,包括闹剧、浪漫喜剧、讽刺剧、黑色喜剧、音乐喜剧、风尚喜剧等等,对比之下,国内的喜剧电影创作显得十分单一,搞笑的搞笑、流俗的流俗,似乎缺乏了玩味的余地。

  “喜剧和悲剧都是娱乐方式的一种。但东方人更喜欢喜剧而拒绝悲剧,甚至热衷于为悲剧加上喜剧式的结局。对于一个抑郁为主导气质的民族而言,喜剧显然是一种更有效的精神疗法。”朱大可说。

  周黎明认为,喜剧编剧思想性的缺乏仍是国产喜剧的最大掣肘,“科恩兄弟的《老无所依》、《焚后即阅》在不断挑战黑色幽默的极限,可能是暴力血腥,但却潜藏着黑色幽默的实质”。周黎明说,西方戏剧的传统把正剧也称为悲喜剧,如今许多西方电影大师都非常娴熟地在悲情电影里运用一个感染人的喜剧桥段,而国内的电影编导往往拍悲剧和正剧时都不敢使用喜剧,对喜剧的理解和运用“远未开化”。

  什么样的喜剧精神更能与当今人们社会心理相吻合?文化学者和影评人都提到了“山寨文化”。周黎明认为,对各种“山寨精神”应该一分为二、区别对待:第一种,以胡戈《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的“山寨”更接近西方戏剧里的Spoof(戏仿),是针对原作的一种颠覆性的再创作、二度评论,是一种值得挖掘的新娱乐精神的苗子;另一种,以各种伪造商标、粗略模仿为表现形态的抄袭,更多地是一种无价值的侵权。

  如同《武林外传》因戏仿“古代传统、江湖规矩”,创造了一种新的娱乐效果那样,戏仿和山寨是否象征了新的喜剧火种?朱大可认为,戏仿和山寨依旧是周星驰的“大话”文化的延续,他预言说:“周星驰的‘大话’还会出现各种新的版本和样式。在这个持续性的解构浪潮中,文化反叛的主题将被不断翻新。当所谓‘90后’一代开始接管‘80后’的话语领地时,新一轮的戏仿和山寨运动就会再度爆发。”

【编辑:吴歆
    ----- 文娱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