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寻不到我的乡愁
你的父亲1949年前曾在上海经营轮船公司,是1949年沉没的著名豪华客轮太平轮的船主。这件事对你的人生有什么影响吗?
太平轮沉掉的年代和我出生的年代差非常多,如果有人认为我有旧时代的色彩,硬要添上一笔,这是一个有趣的证明或脚注,否则,根本没有留下什么痕迹,现在要说徐熙娣家里经营太平轮也可以。如果要寻找我出自上海老派家庭的佐证,我觉得,“蔡康永家不管住在哪里,家里都会有一个专门的麻将间”,这比说我是太平轮船主的小孩要来得贴切得多,也更有意义。这表达了老派上海人的生活态度。
第一次到上海可有什么特别感受?印证了长辈描述过的家乡印象吗?
我文化上的乡愁在那之前就用完了。研究所毕业后,我从美国回台湾,找到的第一个跟电视有关的工作,就是在王小棣导演手下工作,她派了五个导演分五条路线去大陆拍中国文明史。我分到的路线是到湖北拍云梦大泽拍楚文明起源。我第一次住在长江旁边的饭店,特别跑到江边去摸长江的水,兴奋得不得了,这是我第一次实现我在文化上的乡愁——也是仅此一次。后来接着去南京拍明朝的宫殿、古迹,又去拍隋朝坟墓中的壁画……拜访了很多古迹,拍很多精彩的东西。但是再也没感觉了,因为这一拍就是半年,遗址、博物馆非常累,所有能拍的东西都要拍下来,把我所有文化乡愁都耗尽了。发思古之幽情偶尔一次可以,如果半年发了三万次,那就不太好玩了。所以后来再去任何的省份,人家邀我去博物馆,我都觉得毛骨悚然,绝对不去。
如果没有任何条件的限制,你想住在怎样的地方?
我想在一些我喜欢的城市居住,像是京都、伦敦。每个城市住个两年。有的人喜欢有秩序像新加坡的地方,但是我喜欢老一点的地方,人多没有关系,被淹没在人群里也没有关系,大家彼此尊重容忍就好。
我不喜欢人们需要很亲密很熟悉的地方。我喜欢可以看到有趣的人的地方。我旅行的时候最喜欢看人,人很好看。有的旅游地区我不爱去,像是马尔代夫、普吉岛,这些地方都是为观光客设计,那不是生活,是一个大游乐场。相较起来,欧洲和日本的人会比较好看。台北的人其实也很好看,只是我很难肆无忌惮地看。
小S 就是我眼中的黄蓉
从搭档主持《康熙来了》至今,你看着小S 完成了好几件人生大事,从女孩变成少妇,又变成两个孩子的妈妈,谈谈你眼中的她吧?
小时候看金庸小说,看到黄蓉从桃花岛主的女儿变成郭靖的太太,再变成郭芙的妈妈,落差好大。我好怀念那个少女黄蓉,不能接受她就这样消失了。
不再是愤青之后,我重读《射雕》,就觉得自己傻的呢,黄蓉的人生很好啊,每一个阶段都发挥得淋漓尽致。如果你是她的朋友,一定会替她高兴,你不会希望她到五十岁还是那个桃花岛主的女儿。
熙娣在我眼中就是黄蓉,从少女、妻子、一路到母亲,但她保有的少女部分比黄蓉多得多。黄蓉少女部分几乎都折损了,不再古灵精怪、玩世不恭,也不再挑衅主流社会——她自己变成了主流社会。熙娣不一样,我一点都不觉得她少女的一面不见了,只觉得她的身份变得更多样。这是她非常独特的部分。
是先决定了你和小S 的组合才有了《康熙来了》这个名字,或是先有这个名字于是把你们“送作堆”?
曾经有别的制作人提出一个案子叫康熙来了,想让我和熙娣一起主持,不过没有成真。后来,詹仁雄开新节目,问我想跟谁主持,我说徐熙娣。当时电视圈内我最好奇的就是她。我不敢说我们的组合会最有趣。像我每次上吴宗宪的节目都被他逗得哈哈大笑,他非常敬业地搞笑,完全不怕自己被掏空。我很佩服他,却不想站在他旁边一起主持。但是熙娣的无厘头会让我想一探究竟,想知道一起主持会发生什么事。
这个节目最早的名字叫做《奇怪十点钟》,《康熙来了》只是副标题,但我和熙娣都不觉得我们有什么奇怪,所以念开场白时都不讲那个名字,果然一两个星期《奇怪十点钟》就消失了,只剩《康熙来了》。而我们做的只是很生活化的节目,没想到会在华人世界造成这么多的讨论。我们可没有每天精心策划着要观众把眼睛睁得大大的。
小S 个性鲜明叛逆,却符合传统期待,早早结婚生子;同样与你合作过的林志玲,古典温婉,看似宜室宜家,但却迟迟不婚;你觉得她们之中,谁比较能代表台湾的女性?
她们两人身上都有一部分是台湾女性的典型,但我认为以她们的形象来判断台湾男生的口味更有代表性:林志玲代表的这个派别,还是较多台湾男生的选择。熙娣启发了很多台湾女生,可以诚实、直率,不用那么温柔婉约。不过,她算是一个极少数的特例。如果有人要仿效这两个女生,走林志玲路线一定比徐熙娣路线来得安全 ——这是就男生喜欢的女性角度来讲。长发短发?
一定是长发;安静或活泼?一定是安静;听男人的话或是爱斗嘴?
一定是听话。志玲给男生的幻想就是这样,而女生从熙娣身上得到的幻想可能比较多。
难道我们不该感谢林志玲在这样的形象之外,刚好也是一个言行得体、落落大方的女生?我其实希望她偶尔也能有个神来一笔,但她就是一个不会犯错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