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提名名单近日在京公布。有些出人意料的是,《集结号》、《云水谣》等现实题材影片包揽了最佳导演,最佳男、女主角,最佳男、女配角和最佳新人等6项提名;而去年以来在电影市场上呼风唤雨的几部古装大片却风光不再,《满城尽带黄金甲》和《投名状》仅获两个单项提名,靠的还是周杰伦和李连杰这两张偶像级的脸。
在去年的第26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的入围名单上,作为2005年和2006年的票房冠军,古装大片《无极》和《满城尽带黄金甲》更是颗粒无收。
对此,影协有关负责人回应道:“这些影片都报名参加了评选,只是因为票数排在十几名之后,根本无法入围。”
烧钱大片为谁而拍
“古装巨制”、“史诗巨作”、“豪情武侠巨构”……近几年,打着大片的旗号隆重出台的古装片走马灯似地轮番登场,从《英雄》、《十面埋伏》、《无极》、《夜宴》,到今天的《赤壁》,无一不是大制作、大导演、大明星,再加上古装和武侠元素,“格式化得像是从同一条流水线下来的,能不审美疲劳吗?”看完《赤壁》后,影视传播专业大三学生王慧说,“连课堂上的影像作业都要求个性化呢,更何况大导演的作品了。不是我们不爱国产电影,而是这些古装大片已经提前透支了自己的信用度。”
观众对古装大片不“感冒”,制片方对观众的态度也很值得琢磨。尽管一些电影人一再强调“要拍观众喜爱的电影,没有观众死路一条”,但事实上,面对观众的批评,大片导演的心理素质普遍都没有以前好。比如,《英雄》上映后,张艺谋曾表示:“如果观众有不明白,可以看书。”;最出名的还是陈凯歌在《无极》上映后说的那句“我觉得人不能无耻到这样的地步”了。
“中国导演在为谁拍电影?”有媒体曾尖锐地指出,大牌导演都在为冲击奥斯卡拍电影,知名导演在为柏林、东京、戛纳等各个电影节拍电影,年轻导演为艺术拍电影,却只有一小部分没钱没门路的导演在为中国观众拍电影。这种说法听着虽然有些偏激,却是当下中国电影圈无法掩饰的现实。
华语电影史上最贵的大片《赤壁》,对外统一的说法是总投资为8500万美元。为了收回巨额投资,首次从好莱坞回国拍片的导演吴宇森一开始就声明,这次他要“给全世界讲三国的故事”,“这么贵的戏,不能只为亚洲去拍。”在这一点上,制片人张家振和吴宇森颇有共识。在张艺谋、陈凯歌都纷纷转拍大手笔古装片时,自称“把宝押在了人民这边”的冯小刚也“不想被钉死在喜剧上”。他无奈地承认,古装大片是中国影片在海外市场最受欢迎的片型,“海外发行商一听是中国的现代影片就不愿出钱,一听是中国古装片就开高价。”他举例说,“我的现代题材电影,日本发行商只愿意出50万美元,但《夜宴》就肯给500万美元。”
国际市场并不看好
都说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影片好坏最后总能在观众那儿找到答案。据第17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组委会介绍,第29届大众电影百花奖候选影片的入选依据是在本评奖年度内(两年),票房达到500万元、电视播出达3000万人次的62部电影中,由中国城市影院协会属下的100名骨干影院经理投票产生10部候选影片,并确定各单项奖候选名单。可见,动辄几亿的票房和一部电影质量的优劣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
2002年,张艺谋的《英雄》以2.4亿元的辉煌票房将中国带入“商业大片时代”。接下来,陈凯歌的《无极》、冯小刚的《夜宴》、吴宇森的《赤壁》,都和《英雄》如出一辙,不断刷新着中国电影的投资规模、演员阵容、点映票价等多项纪录。与其说是一部部电影,倒不如说是一个个文化事件,板砖与口水齐飞,鲜花共票房一色。甚至有电影人欣喜地表示,每年有几部《无极》,中国电影市场就繁荣了。
为了最大限度吸引观众走进影院,古装大片纷纷不惜一掷千金搞宣传:《无极》在法国戛纳仅一个推介会就“烧”掉百万美元;《十面埋伏》北京首映时的一场演唱会斥资2000万元;《满城尽带黄金甲》宣传预算更是高达1.2亿元……
古装大片以无所不用其极的奢侈排场,验证着“只有烧钱才能赚钱”的市场不灭真理,炮制着一个又一个让老百姓心惊肉跳的天文数字。而在这些古装大片中,绚丽的场面难掩苍白的剧情,“历史”只是一个故事背景而已,与现实的隔膜让观众感觉置身于一场虚拟世界的电子游戏。难怪老百姓都说,看国产大片的感觉越来越像看中国足球,两个字:揪心。
中国大片之所以大,一个重要目的是要冲出亚洲、走向世界。中国观众不待见,“全世界”真的会N年如一日地钟爱这些飞来飞去的中国大侠吗?就中国大片的海外票房而言,除了当年的《英雄》,其余皆不如人意。《满城尽带黄金甲》尽管成功占据北美贺岁档,却仅有500万美元进账;兼备了古装武侠和科幻两大奥斯卡元素,似乎专为奥斯卡度身定制的《无极》却遭到欧美市场的无情抛弃;在《夜宴》票房高涨的同时,冯小刚也遭遇多年来最强烈的“骂声”,外国观众并不买账。
奥斯卡颁奖典礼的音乐总监丹尼尔·沃克说:“《卧虎藏龙》让我们见识了中国古装电影,但后来我们看到的大部分中国古装电影一直停留在皇帝和侠客等元素上,尽管画面漂亮,但缺乏新意。”难怪《好奇害死猫》曾为报名奥斯卡打出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美国观众已厌倦了中国的古装片。
国产片需要平民视角
在国产大片热火朝天的同时,每年上百部小制作电影却不得不接受“上不了院线,赔本赚吆喝”的现实。有评论称,大片给中国电影带来强烈的刺激,催生了一批可以与之抗衡的影片,却同时把更多的国产片逼到了边缘。
“只有大片的风光,没有其他类型片的生存空间,这是电影市场的一种虚假繁荣。”第六代导演张扬谈到《向日葵》艰难的发行时言辞激烈。
《夜宴》之后,冯小刚及时转型到他同样第一次接触的战争题材。《集结号》的出现,更加让人看清了国产大片本身存在着的矛盾:在形式、效果、画面等方面,很多大片可以说做到了极致,但在剧本和讲故事方面却有明显的欠缺。而讲述底层小人物故事的作品,却更容易获得电影界权威人士和观众的赏识,只因它的“故事打动人”。
一位网友说:“今天的中国电影人不必清高到无视市场运行规律,但也绝不该把所有的聪明悟性用在沿街叫卖的技巧上。制片、编剧、导演、演员们都在念叨生意经,仿佛电影无涉人生而只关营生。”
不可否认,国产大片正在创造着中国票房的纪录,以一个又一个票房神话拯救着低迷多年的中国电影业,或许这是当前所能找到的最佳的生存之道,但显然不能支撑起产业化的全部内容。“一个国家的电影市场,单靠大片的发展是不健康的。”《电影》杂志社社长、知名影评人赵葆华认为,中国的商业大片取得了不错的票房,这是一个很好的进步,但电影不能只考虑票房因素,否则商业上的成功只能是暂时的,“产业规律,就是要贴近民情,真诚地表达生活,表达人们的愿望,两者缺一不可。”
“大并不代表好”这种观点正在修正近年来电影市场的一种不良倾向。有人说,对小制作《疯狂的石头》的一度追捧,其实就是对《十面埋伏》、《无极》、《神话》一类无聊大片的否定。其实,国内外各大电影节设立的初衷都是为了鼓励拍出好看的电影。中国电影导演什么时候不为那些外在的因素拍电影了,真正为自己的观众拍电影了,中国电影才有得看。
本报北京9月12日电 本报记者 吴晓东
图片报道 | 更多>> |
|
- [个唱]范范个唱 张韶涵助阵破不和传言
- [情感]男子街头菜刀劫持女友
- [电影]《非诚勿扰》片花
- [国际]乌克兰议员在国会比试拳脚
- [娱乐]庾澄庆说没与伊能静离婚
- [星光]小S台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语晨与周杰伦绯闻成焦点
- [科教]南极科考雪龙船遭遇强气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