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6月18日,湖北宜昌市解放电影院里的《功夫熊猫》电影海报旁行人通过。据悉,派拉蒙和梦工厂联合出品的喜剧动画电影《功夫熊猫》6月20日起在中国内地影院上映。 中新社发 刘君凤 摄
|
资料图:6月18日,湖北宜昌市解放电影院里的《功夫熊猫》电影海报旁行人通过。据悉,派拉蒙和梦工厂联合出品的喜剧动画电影《功夫熊猫》6月20日起在中国内地影院上映。 中新社发 刘君凤 摄
|
10年前《花木兰》进入中国时也是一片惊呼,国内电影人却没能痛定思痛,更谈不上举一反三,从中国元素找灵感。这就注定了今天再次错失良机。
—— 魏英杰(媒体评论员)
《功夫熊猫》公映,国内一片惊呼。除了阴谋论者号召抵制外,羞愧不已者有之,愤懑不已者亦有之。高度概括部分舆论心理如下:熊猫是中国的,功夫也是中国的,为什么我们拍不出《功夫熊猫》?看完后我不得不承认,现在我们的确拍不出这样的电影。
先说构思。熊猫是我们的,功夫也是我们的没错。但有谁想过用动画片形式拍出这么一部“动画武侠片”,恐怕没有吧?就算有,人家先拍出来了,就是无可非议的“首创者”。好莱坞汲取中国元素拍动画片早有先例,10年前的《花木兰》就是。那时也是一片惊呼。国内电影人却没能痛定思痛,更谈不上举一反三,从中国元素找灵感。这就注定了今天再次错失良机。
再说情节。这部影片的情节简单得一塌糊涂,特别为我们所熟悉。比如,一个笨人的“功夫梦”,就在刚上演不久的《功夫之王》(严格来讲并不完全算国产片)中也可以找到影子。还有,一个不懂武功的年轻人得遇高人,武功大进,最终大败魔道高手。这是金庸小说乃至所有武侠片的经典版本。但是,将这个笨人换成一头笨熊猫,高人原来是“乌龟”大师,五大高手却又是虎、蛇、鹤、猴、螳螂,谁想到过?不得不说,这样一“角色转换”,影片的故事内涵和视觉效果便全然不同。而这些动物形象均具有中国意象,并非随意拈来。
可以说,影片表面上来源于中国,可创意是人家的,而创意无疑是商业影片知识产权的核心。这是典型的好莱坞商业影片的胜利,而不能说是中国元素的荣耀。
一部成功的商业电影光有好的创意还不够,还得有足够的资金和技术。在这两个方面,国内似乎已可以叫板好莱坞了。国内影片即便没有好莱坞的大手笔,投资过亿元的大片却不少见。在技术方面,一些国外动画片背后,也有中国动漫公司的身影。但说实话,国内目前能将创意、资金和技术完美整合一起的电影公司,估计还找不到。像《无极》这样纯属烧钱的影片,反倒不少。
不独缺乏创意、资金和技术,我们还缺乏拍《功夫熊猫》的雄心、苦心和良心,即与商业大片相对应的精神成本以及对待观众和市场的道德良心。这是当下国产电影的一个致命文化缺陷。
这部影片制作周期长达5年,台前幕后多达448人。主创人员为了让中国功夫看上去更像中国功夫,看遍了袁和平担任武术指导的影片。这背后体现的就是一种极其崇高的专业精神。试问国内哪位大导演,会为拍一部仅仅是为了好看和票房的商业片而花这么大精力?商业片同样需要有足够的尊重——不仅要尊重电影艺术,还要对得起观众和市场。所以,本该成为中国影视作品的《功夫熊猫》,被梦工厂拍了还拿来赚取大把钞票,一点都不冤枉。
还要指出一点,假如今天我们有能力拍《功夫熊猫》,囿于创作环境,也许不得不将国宝熊猫塑造成高大全的艺术形象——而不是那个浑身充满缺点却不失亲切的、充满“人性”的“吃货”阿宝。否则,影片很有可能面临对“审美不正确”的批评或指控。这是当前国内电影行业普遍存在“创作危机”的现实因素。
也许有一天我们不再缺乏创意、资金和技术,但如果仍一味简单地模仿国外影片(在动画片领域,典型的失败案例是《魔比斯环》),而对本土文化缺乏足够敬意,又整体笼罩在浮躁、不宽松的创作氛围中,还是拍不出自己的《功夫熊猫》。虽然乐观地看,随着市场和社会的进步,国内影视工业欠发达阶段总会过去。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