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7号》要一本正经地谈父子,先把他们置放在宁波市,把他们说成生活穷困、衣衫褴褛,以为突出物质匮乏就体现真情可贵。问题是,《长江7号》的穷人世界太一厢情愿了。《功夫》那片场布景板的所谓“城寨”本来已肤浅,但胜在影片漫画感强,城寨内人物也算鲜明。到了《长江7号》的穷困生活,父子患难见真情的设计,便毫无说服力。到底导演受了什么咒,要跑到香港以外的场景,去谱写一段那么虚情假义的“父子情”?
《长江7号》的问题还远不只这些。比如角色设计,完全失了分寸:徐娇学校的小学同学是财大气粗的暴发户,老师通通见利忘义、金玉其外,过度的夸张丑化,到了失控的硬滑稽程度;张雨绮的角色只是穿着长衫、露出长腿在跑龙套。
余下的,就只有那只奇怪的“长江7号”。是全中国都在寻找土产的米奇老鼠秘方吗?请先谈好产品设计吧:外星狗头颅与身体那么不协调,比例不合的大眼睛想惹人怜悯,却使人想起20多年前的《小魔怪》(Gremlins)。而外星生物、UFO与儿童结缘,同样是20多年前的《E.T.》、《小精灵》也早已涉猎。我们的周星驰及徐娇仍然像《第三类接触》的理查德·德瑞福斯一样,呆头呆脑看UFO以君临天下之势遥遥逼近!《长江7号》对UFO的探索及认识,落后了足四分之一世纪。
当然,谁说要探究什么UFO电影历史!周星驰电影从来是顺手拈来。秉承过去的“拿来主义”,讲的无论是赌术、功夫、踢球的故事,完全避谈工夫、苦练,只把角色写成天赋异禀、百年难得一见的奇才。电影只是要道出鼠辈都有出头天,脱离贫困的日子,不费吹灰之力,坐拥名利及美女。这次,周星驰似乎要放下这老掉大牙的程序,甚至借徐娇发白日梦一段来自我影射———值得留意的是“失败”的始终不是周本人,而徐飞天的场面竟然戏仿前作《功夫》,足见周导的自信心。多年前,周星驰由无厘头笑片的鄙俗、地道、香港市井化走出来,吸纳了美国大制片公司的资金,开始专注形体及CG,省略本土味道及对白的谐趣,电影精致了,却令不少死硬周迷失望。这一次,他完全放弃粤语,回归内地,写父子感情。加重了戏剧成份,放弃了《少林足球》、《功夫》式的“鼠辈出头”结构,《长江7号》就显得阵脚大乱,连故事都说不完全。
最致命的问题,当周星驰的电影不再好笑时,他还是周星驰吗?
□家明(香港 影评人)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