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评论】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表演风格。如今的民国书生由黄磊他们来扮演,必然会打上我们这个年代的烙印,这本身不能做好坏的评价。但孙道临的儒雅,是那个年代的直接产物。
我和孙道临有一面之缘:20世纪80年代末,他应邀参演旧金山一个话剧,我奉命为他跑腿,记得有一次开车送他去剧院,当晚还看了他的演出。他演的只是一个配角,也谈不上出彩,但那年头的国内演员中,有谁能背下大段英文台词?可以说,在他那个级别的明星中,他的人文素养是数一数二的,毕竟,那年头燕京大学的哲学高材生,比今天一个大学生要值钱多了。
虽然跟他只是礼节性交往,但我的印象是,他是一位谦谦君子,为人和蔼,没有架子。他那一辈的艺术家,也许因为遭受太多的挫折,个性并不张扬。因此,当后来传出他索要采访费的新闻,我并没有生出恶感———你如果占用别人大量时间,支付报酬未必没道理,因为采访本身有双重性质,若是采访新闻当事人,按规矩不需给报酬;但若把人家当做咨询对象,给予经济补偿是国际惯例。
我并没有借机刺探他的隐私,但我隐隐觉得,他既是不幸的,又是幸运的。凭借他的长相、气质和才华,他至少可以在整个20世纪50-60年代独霸文艺片男一号的地位,像李晨风、左几、李铁、秦剑等文艺片大导的作品,多半适合孙道理主演,像吴楚帆和张瑛扮演的文学名著改编的角色,若拍普通话版,孙道理也是不二人选。事实上,在内地,孙道临依然主宰着文艺青年的角色,他最有艺术价值的角色,如《家》、《早春二月》、《雷雨》等,也都改编自文学作品。然而,香港的吴楚帆出道虽比孙略早,一生主演了250多部影片,是中国电影史上主演电影最多的明星,而孙道临留下的作品却屈指可数。这是我们大家的损失,也是他的损失,更是时代的悲哀。
论表演天分,孙道临比赵丹和石挥要低一个级别,但他比这两位幸运得多,尽管他主演的作品也屡遭批判,但他除了文革十年,至少仍有电影可拍。即便从事配音这个幕后行当,都留下了《王子复仇记》那样的经典作品。说实话,孙的处理跟劳伦斯·奥利弗的原版差别很大,但孙很符合我们心目中的丹麦王子。这里既有他深厚的文学功底,还有他南方气质和北方训练的完美结合。从影史的轨迹看,孙道临的台词既摆脱了早年电影的拿腔拿调,同时又不像赵丹、石挥那样彻底生活化,他汲取了两者的长处,加以融合。他留下的名著朗诵,几乎成了不可逾越的高峰。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表演风格。如今的民国书生由黄磊他们来扮演,必然会打上我们这个年代的烙印,这本身不能做好坏的评价。但孙道临的儒雅,是那个年代的直接产物。遗憾的是,他留给我们的作品本应该更多,若参照香港的同类型明星,他起码该留下上百部影片,几十部话剧,无数的朗诵作品,让子孙后代都能够通过他的声音和演绎,享受到中外文学名著的美妙。
□周黎明(北京 影评人)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