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宇森:我小时候在一个很穷困的环境里长大,(上世纪)50年代,我们家住在香港石硖尾那里的木屋区,那地方是个贫民区,每天有很多罪案发生,我就在一个有很多的流氓、娼妓、赌徒的环境里长大,经常带着一帮人和另一帮人对抗。那时如果没有宗教信仰,没有好的母亲,没有电影的吸引,我差点就加入黑社会了。我的童年,就是一出《喋血街头》。《天堂口》就是翻拍自这部电影。我父母是知识分子出身,只是因为我父亲得了十年的肺病,才被迫流落到那里。小时候我每天一起床,一定拿家里一样东西当武器才出门,因为我知道我一跑出家门口,一定被打,很多次被那些孩子打破头。(你小时候很能打吗?)其实是因为身体弱嘛,很多时候都被别人欺负。我那个童年,现在想起来真的就像地狱一样。我爸爸坚持要我读书,后来有家美国教会捐助我读教会学校,这个恩我记了一辈子。还有不能忘记的就是电影,我小时候第一次在电影院看到歌舞片,觉得那里面的地方和人就像天堂一样。后来我拍《喋血街头》,里面有一些人和一些故事都是我小时候的朋友和发生过的事。现在陈奕利拍的《天堂口》其实就是另一个版本的《喋血街头》。
南都:听说你到现场看过陈奕利拍戏,建议他在戏里加入一些“吴宇森风格”的动作场面,例如圣歌中的白鸽之类,但他没有采纳?
吴宇森:嗯,这个传言不准确。第一,我作为一个监制,首先是喜欢陈奕利的表现手法才做这个工作,故事是他和编剧两个人想出来的,所以在开拍前,我作为一个监制,应该让他有充分的创作自由。第二,我只到过现场两次,而且是探望的性质。开拍之前我只给他了一句话——动作好看固然重要,但感情线更重要。我不希望他拍出来的电影给人感觉就是重拍吴宇森,每个年轻人都应该有自己的主见和创意。不一定要用慢镜头,要举双枪飞白鸽的,那样就太闷了。
南都:那为什么我们在网上看到的两个版本片花(注:该片的官网上挂出两个版本片花,分别命名为吴宇森版本和陈奕利版本)中,吴宇森版本里有很多你的标志性场面,陈奕利的版本里却全没有这些场面?
吴宇森:我并没有剪过一个吴宇森版本啊,这是个误会吧。可能是宣传人员和剪辑师做的。这种两个版本的做法在好莱坞是惯例,通常他们的预告片有两个,一个只有一分多钟,不介绍太多故事内容,让观众提前产生好奇,让大家感觉这个戏是动作片。但到了第二波,再出预告片就多了一些剧情,让大家明白原来影片有很浓厚的感情戏。
南都:你在《天堂口》画册的序言里,写到陈奕利获得了很多支持,他很幸运。除了幸运之外,你怎么评价他的个人功力?
吴宇森:他个人是很有才华的,但年轻导演难免有技术上的经验不足。他的优点是处理感情戏很成熟。《天堂口》是我回来(回归华语影坛)的第一部电影,我是很慎重的。我选择陈奕利是因为,3年前有一天张家振(《天堂口》的另一位监制)跑进我的办公室,说给我看一个年轻广告导演的作品,陈奕利的广告,几十秒内讲一个故事,拍得很好,我当时就觉得这个年轻人是可造之材。
南都:《天堂口》做宣传时,一直说陈奕利是吴宇森的弟子。
吴宇森:我从来都不收弟子。我年轻时受到了很多中外导演的影响,比如说张彻导演,可以说他是我的师傅,但我是不是他弟子呢?受别人影响启发每个人都有的,但能不能够做出属于自己的风格就要看自己了。我个人也不伟大,但是我对年轻人很喜爱,能够帮到一个年轻人我就很开心了。
南都:《喋血街头》对你来说是一部有遗憾的电影(1996年的《喋血街头》耗资3000多万港元,香港本土只收回400万港元,被视作吴宇森自《英雄本色》后最大的挫败),选择一个初出茅庐的导演来重拍,你是怎么考虑的?
吴宇森:我不很了解大家说的有遗憾指的是什么,但对我来说,惟一的遗憾就是这个电影本来是3个小时,后来被迫剪成两个小时,有很多我喜欢的感情戏不存在了,而且剪出来的底片都被弄丢了,我永远没有办法还原成原来的版本,里面原来有五六个演员的戏是有充分的背景描写的。陈奕利说他喜欢这个戏,希望拿戏里面的某段感情来重新发挥,所以我勉励他去做。
南都:现在做出来的结果能弥补遗憾吗?
吴宇森:起码他在友情、爱情方面着墨比较多,这些部分在原来的版本里被剪掉了。张震演的杀手、吴彦祖对朋友的坚持、刘烨那个角色,都能够在短短的时间里面有恰如其分的表现。我在这一点上是很满意的。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