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6月1日电 题:有多少导演愿意为儿童拍电影
记者 马海燕
银色的月光下,一块露天大银幕,几百名整整齐齐坐在操场上的学生,这就是导演陈军的新片《爱在他乡》的首映。与商业大片星级饭店、香槟、大腕、闪光灯交相辉映的豪华首映礼相比,这太寒酸了。然而,陈军想的却是真正与他的“目标观众”零距离。
鲜花美酒的背后是巨额宣传费的支撑,陈军不是没有想过。但这对他杯水车薪的儿童电影来说,简直有些奢侈。况且戒备严格的首映礼,恐怕少年儿童根本进不去。于是陈军的“爱的三部曲”第一部《爱在路上》选择北京景山学校,第二部《爱在他乡》选择了北京宏志中学,一所胡锦涛曾经视察后做出重要批示的城市贫困子女学校。
让陈军惊讶的是一名景山学校的学生说他一年只能看到两部电影,一部是《哈里·波特》,一部是学校组织观看的《爱在他乡》。孩子们看不到电影,一是周末都被课外作业和辅导班占去了,二是除了几部进口动画片电影院几乎没有适合儿童观看的影片。有的家长很苦恼:“周末想带孩子看场电影,很少有不脱、不露、不打、不杀、不流血,干干净净能让孩子看得下去的。”
一位院线经理解释“六一”儿童节的档期为什么受冷落时说,儿童这个群体很特殊,不是主流消费群体,很少有家长会请假陪孩子看电影。主要观众都是靠学校包场组织来的,对于电影来说票房根本得不到保证。据统计,近百年来,中国共拍摄儿童电影三百八十余部,其中改革开放后二十多年间就生产了三百多部。这些数字背后却是尴尬的现实:绝大多数电影进不了影院,更不要说为孩子所知了。
导演说缺投资,投资方说缺市场,市场说缺好片子,唯独没有人问问孩子缺什么。导演陈军喜欢和孩子们一起看电影,听他们就电影的情节或哄堂大笑或窃窃私语。他还喜欢看完了和学生们座谈,请目标观众发表意见,“不要低估学生们的理解力和审美力。”
而更多的中国导演不是在寻找适宜的机会到国际上拿个奖回来跻身受尊重好挣钱的行列,就是瞄准成名后玩大制作走向国际市场的宏伟目标。儿童片,想都没想过,合适的借口是“没有好剧本”。张艺谋已经离《一个都不能少》越来越远了,冯小刚高呼“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票房说明一切”时肯定没想过他的“群众”中是否有孩子;陈凯歌的孩子都在为他的《无极》作宣传了,自然没有工夫理会其他孩子需要什么了,至于《和你在一起》已经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了。
与此同时,中国儿童电影市场却越来越为海外片商所重视。在《加勒比海盗》、《哈里·波特》等纷纷涌入的时候,《宝葫芦的秘密》、《花木兰》、《神笔马良》等中国传统故事也逐渐成为海外与国内合拍片的重要题材。这是否对中国导演们有所启示呢?
“六一”期间,陈军的《爱在他乡》将在城市各大院线和农村同时上映。这是建国以来首次三十五毫米和十六毫米同步发行的影片,也是城乡观众首次同步观看的影片。陈军希望家长们都能放下手里的活,大手拉小手和孩子静静看一场电影。他更希望有更多导演与他同行,为中国四亿儿童拍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