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介绍:
白先勇:当代作家,1937年出生于广西,国民党高级将领白崇禧之子。近年来,致力于昆曲的推广,担任青春版《牡丹亭》的总制作人。
2007年5月11日晚上,能够容纳2700多名观众的北京展览馆剧场内座无虚席,著名作家白先勇总制作的昆曲青春版《牡丹亭》进行了第一百场纪念演出。
记者:那么这个火爆的程度,是你预想当中想到的吗?
白先勇:多少出意料之外。
记者:大家觉得这个戏成功就是一个奇迹?
白先勇:我想这个戏,本来这个昆曲就应该是一个这么美的东西,只是我们自己做得很用心是真的。等于说是这个是很不平常的一件事,是两岸三地的文化精英、戏曲精英共同打造的一个大文化工程。
《牡丹亭》又叫《还魂记》,是明朝大剧作家汤显祖的作品,讲的是杜丽娘与柳梦梅两个青年男女之间因梦生情,穿越生死的爱情神话。作为策划和总制作人的白先勇,重新编排了这个传唱了四百多年的爱情神话,并且加上了一个令人心动的名字,青春版《牡丹亭》。
记者:加上这个青春版这三个字,总有一种迎合的意味?
白先勇:我想不是迎合,我想是有我们的目的在里头,我想做青春版的牡丹亭,我有几个宗旨。第一个我相信昆曲是一个古老的剧种,它是有很强韧的生命力的,所以我们要把昆曲的青春生命召唤回来,我们做这个戏第一个目的是这个。第二个因为这个剧本身《牡丹亭》本身就是歌颂青春,歌颂爱情的,歌颂生命的这么一个戏。女主角16岁,男主角这个20岁,做了一场那么美的梦,梦中相会,完全是歌颂青春,青春之歌,我想大学生,年轻人看了可以认同,因为他正在恋爱中,非常的浪漫。中年的人观众看了可以回忆,因为每个人都有一段。老年人看了以后呢,就是追忆,很遥远的时候,也有青春过。
时至今日,白先勇已经带领他的青春版《牡丹亭》剧组演出了一百场,几乎是场场爆满,直接观众达到了15万人。在青春版《牡丹亭》受到社会各界关注的时候,白先勇的名字也越来越多地被人们所提及,这位闻名海内外的华语作家对于外界来说颇具有神秘色彩。
记者:读过白先勇小说的人感觉到,您跟很多的作家都不一样。
白先勇:其实我从小就很早立志要当一个作家,所以后来我念了工科回来又考文学。其实我是想要做作家的,不过您讲的就是说,可能我一生的那个经历,当然经过了天翻地覆的那个历史变化,可能戏剧性大一点。
白先勇的父亲是国民党高级将领的白崇禧,母亲马佩璋出生于一个广西富商家庭,白家一共有十个孩子,白先勇排行第八。这些珍贵的影像资料拍摄于上世纪四十年代,记录了白先勇一家人生活的片断,在当时能够拍摄这样的录像,足以显示白家地位的显赫。那么,在白先勇的成长过程中,父亲对他有着什么样的影响呢?
白先勇:父亲对我的做人处事有影响的。现在越来越觉得有影响的。比如说他做一件事情,那时候觉得,哎呦,他的意志力很强的,所以是一定要成功的,一定要做到底这种的,很少的是半途而弃这种,这种精神是蛮影响我们的,蛮影响我自己的,后来慢慢慢慢的对他更理解了,其实后来那些年跟他相处的比较接近一点,那是在台湾的时候,相处了11年。
1965年,白先勇留学毕业后,开始定居美国,一边教书,一边从事写作。除了特殊的身世之外,白先勇以同性恋为主题的文学作品也格外引人注意。特别是在一篇名为《树犹如此》的纪念文章中,详细记述了他和恋人王国祥之间长达38年的感情,两人从中学时认识,一直到王国祥因病离世。面对媒体的采访,白先勇并不避讳,坦诚公开了他的同性恋身份。
白先勇:我想可能是天生的,现在还没有定论。现在的人理论纷纷,我相信这些基因,现在这种基因的遗传学更不得了,是几代,多少代一直有的这种,人已经定了你的一生,甚至于你的,几乎说你会生什么病,你的基因里面都定了。
记者:您在55岁的时候,公开自己的这个情感世界,您可以不说呀?
白先勇:我想那时候也不见得是一定要说。但是我觉得说这个,我是这样的态度,就是说,我觉得人就是人,人有各种感情,如果有人问我,我觉得我就讲我应该讲的话,我是怎么样的一个人我就是怎么样的一个人,我就没有说讲一些这个不实的话,所以我觉得任何的人性中,有各种感情,每种感情都是属于人的感情,都值得尊重。而且我作为一个文学家,作为一个文学家,我觉得写的是人性,所以我既然写了,但是什么都可以讲。
记者:有没有压力?
白先勇:倒是没有,倒是没有。我觉得该讲就讲,尤其是在写作的时候,我想一个文学家最重要的是要忠实于自己,你心中的想法,对诚实的应该写出来,如果一个作家对自己不诚实是不可能写得好的。
记者:从您所做过的事,从您所写过的文章,大家觉得你是完美主义者。但是一生,没有组建像通常人那样的家庭,您觉得会不会是一个残缺呢?
白先勇:我想不会吧。我想每个人的这个对人某些地方是不太一样的。我想有的也许,我想我一生很幸福,就是有很好的很知己的朋友,我想这个也是上天给我的恩赐吧,我想这样子,我也就没有什么遗憾,我觉得。
记者:白先勇决定做这出戏的时候,有没有纪念的意味?有对王先生的纪念吗?
白先勇:也没有,当然我希望看得到,也没有的。我想做这个就是,我一看这是我的那个对于《牡丹亭》的因缘历程。
记者:您跟牡丹亭跟昆曲结缘是什么时候?
白先勇:我9岁的时候,真正第一次的时候是在上海看了,梅兰芳跟余正飞的一则《游园惊梦》,刚好是牡丹亭里面的一则,那当时是小孩子真的不懂。但是你说是第一次看到昆曲、接触昆曲就是那个了,从那个时候,没想到几十年后自己来制作,戏缘可以延伸那么远。
1982年的夏天,白先勇从美国回到台北,这个时候,他的小说《游园惊梦》被改编成了舞台剧,即将演出。而小说《游园惊梦》的灵感正是来自汤显祖的剧作《牡丹亭》。
白先勇:《游园惊梦》的那个话剧,那个话剧里面也有一段昆曲,就讲一个昆曲名伶的一生,由于我小时候看过昆曲,会慢慢经过十几二十年有我写的小说叫《游园惊梦》,《游园惊梦》又改成话剧,跟昆曲好象越来越接近,跟牡丹亭,我跟牡丹亭的缘份好象是一辈子。
舞台剧《游园惊梦》的演出在台北引起了很大的轰动,这也激发了白先勇心中的梦想,从1983年起,他开始着手编排《牡丹亭》中的部分曲目。
白先勇: 1983年只是两则,其中是《游园惊梦》两则,当时也是一个很大的试验,我第一次参加昆曲制作,1992又做了一次。又制作了一次牡丹亭,是三个钟头的,也很轰动,那时候给我影响就是,这么伟大的一个东西,这个话只讲了两句,他有这么大一本,好象是两则,然后是一个简版,一晚,哎呀,我想还是然由未尽的感觉,一直觉得这个梦没有感觉。所以我想应该做一个全本,那个其实是我一直的一个愿望。
昆曲作为我国传统的戏曲,已经有600年的历史,兴盛于明清时期,后来逐渐衰败,特别是到了近现代,出现了传承危机。可喜的是, 2001年,昆曲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也成了白先勇实现自己梦想的契机,一年之后,在白先勇的策划指导下,编排青春版《牡丹亭》的工作正式开始。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