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冒充金庸开博,连载所谓封笔后的新作《昆仑奴》,急得金大侠跳将出来发表声明,一要打假,二要打官司。
可是我们看到,很多人站在了“李鬼”这一边,劝金大侠息怒,说这只是一个态度问题,而且你一急,还净让人得利。还有论者拿金庸的大师名号说事,站在道德的高地上对金庸的人品指点江山,说他如何的心胸狭窄,睚眦必报等等。我真是搞不明白,难道一个人成了大师就不能像常人一样维权了吗?你这不是硬要把大师搞成不食人间烟火的神吗?一面讨厌大师装神弄鬼,一面又起劲地把大师往神坛上推,这矛盾的行为从何而来?如果不想造神,就要承认大师也有常人的七情六欲,也会斤斤计较,也会和常人一般见识。退一步讲,金庸站出来澄清事实,告诉读者哪些是我写的,哪些不是我写的,也算是对读者负责的态度。
我们大约还记得两年前李敖长女李文在北京掀起的“李文现象”。仅仅因为给那些随便辱骂他人者一个警告,李文就接连打了三场官司,官司虽然赢了,却花费很多时间和金钱,可是在李文看来,这是完全值得的,而且也得到很多人的赞同。李文的行为,用她父亲李敖的话说是:“有原则的投诉(即维权,笔者注)体现一个人的尊严”。那些动不动就操“算了算了”、“何必何必”、“大人不计小人” 、“不和他一般见识”之类话语的人,看似宽宏大量,其实是做人处事毫无原则甚至是非感,喜欢和稀泥。大概是委曲求全、稀里糊涂地过生活过习惯了,要别人也跟着这般活着。
不过,要是有人造假造到这些人的头上,估计他们会另外换一副面孔,说出一千个将官司打到底的理由。可见某些满嘴道德人品的人,其实是希望别人去做道德家,而他们去伪道德家,唯有伪道德家才能通吃——把道德口号喊得山响,赚了道德卫士的名头,在实际行动中却随时准备好为利益解开道德的裤腰带,国民的劣根性在这种人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维权归维权,人品归人品,前者是法律问题,后者是道德问题。金庸先生打假、打官司并不影响他的人品,金庸先生不打官司也不意味着他多么崇高伟大,对造假者的道德同情不能代替其法律责任。依经验看,金庸先生的声明也会变成大炮打蚊子,可能会虎头开道,蛇尾收场的,甚至给造假者以“托市”之机。但是我觉得金庸“大人要计小人”,还是给我们上了一堂课:现在就需要金庸先生这样的人,准确地说,就需要具备这种现代人格的公民,对事认真,权利意识了然于心,并时刻在具体行动上体现一个人的尊严。(廖保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