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贝》导演回应质疑:影片没有弱化中国人——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娱乐新闻
    《拉贝》导演回应质疑:影片没有弱化中国人
2009年04月30日 15:05 来源:燕赵都市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影片《拉贝日记》因为以南京大屠杀为故事背景,因此受到国内媒体和观众的广泛关注,中国观众对德国主创团队来华拍摄该片充满好奇,并对影片中所描写的一些内容和细节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疑问,昨天《拉贝日记》导演傅瑞安·加仑伯格接受了国内媒体的采访。 为拉贝特别设置送别情节

  记者:电影结尾处拉贝离开中国时,在码头围满了专门来送拉贝的中国人,这个情节是真实的吗?

  傅瑞安:这是我特别加入的情节,因为拉贝生前没有得到任何奖章和回报,他回到德国后甚至被抓了起来,到了晚年很凄凉。他做了一件很伟大的事,但是几乎没有人知道他的事迹,没有人感谢过他,所以我在心里觉得应该给他这样一个送别,就特别设置了这个场景。

  记者:您了解南京人对拉贝的看法吗?

  傅瑞安:为了拍这部电影,我在南京住了大概一年半的时间,走访了许多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和他们的后人,南京人民对于拉贝还是很了解的,也很尊重和感谢他。在拍摄送别这场戏的时候,我觉得一千多名群众演员表演得很好,他们确实想表达对拉贝的感激之情,而这个场景也是对拉贝最好的表彰。 除了营救也有中国人民的抵抗

  记者:很多看过影片的媒体表示《拉贝日记》弱化了中国人的形象,您怎么看?

  傅瑞安:当时拍摄影片时,中方就曾要求我加入一个强壮的中国人的形象,但是我拒绝了,因为我觉得这样做太刻意。其实张静初饰演的那个角色,就已经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抵抗精神,她勇敢的拿起相机记录日本军人的罪行,而且冒着生命危险寻找父亲的尸体将他掩埋,这从另一方面反映了中国人坚强和不屈的精神。

  记者:但是在影片中大部分中国人都是柔弱而无助的。

  傅瑞安:其实我也想通过影片让中国观众反思,为什么中国这样一个大国,在那个时期会沦为那样一个境地,这是中国人应该去反思的部分。 从来没想借此美化德国形象

  记者:很多人质疑您的这部影片是否有意提升或改善德国在二战时期的形象?

  傅瑞安:我强烈反对这个说法。德国在二战时期也曾做了伤害世界人民的事情,这不能回避。但是《拉贝日记》是一种人性的反应,良知是没有国界的。

  记者:影片中出现了一面纳粹旗帜,几百个中国难民就是因为躲在这个旗帜下才得以逃生,这个画面对于中国观众来说很刺激。

  傅瑞安:请大家不要刻意去强调这面纳粹旗帜,这没有任何政治目的,在南京我见到一位老奶奶,她就是躲在旗子下才逃生的真实人物。在二战中有很多人惨死在这面旗帜下,但是在中国这个远离德国的地方,这面旗下却有好几百人得以幸存,这恰恰是一个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

  记者:有评论将《拉贝日记》称作中国版《辛德勒名单》,您同意吗?

  傅瑞安:首先《辛德勒名单》是大导演斯皮尔伯格的传世之作,我很敬佩他,也很敬佩那部电影。其次,《拉贝日记》与《辛德勒名单》截然不同,事实上拉贝的故事比辛德勒要更早,我不想去比较两部影片,但是我对《拉贝日记》非常有信心,相信它会得到中国观众乃至全世界观众的认可。

  针对中国观众最为关心的日本上映问题,傅瑞安介绍,截至目前只有一家日本发行商表示愿意买片,但前提是删掉片中所有香川照之的戏。对此傅瑞安表示不会妥协,但仍然希望影片会在日本上映。

【编辑:李季
    ----- 文娱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