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很血腥很暴力? 陆川:不,孩子能看——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娱乐新闻
    《南京!》很血腥很暴力? 陆川:不,孩子能看
2009年04月24日 07:49 来源: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随着电影字幕缓缓升起,影厅拉起了警报器———和电影中的声音一模一样,紧接着陆川率领高圆圆、江一燕、秦岚以及日本演员中泉英雄出现在观众面前(见右图),全场观众起立鼓掌。昨日是电影《南京!南京!》(简称《南京!》)上映第二天,剧组成员来到成都,这个场面与其说是电影宣传,不如说更像是一场朴素真挚的情感交流,以及对于那段沉痛历史的集体默哀。出现在现场的还有电影中警报器的提供者———电影的艺术顾问、收藏家樊建川,他激动地表示:“陆川的这部电影是新中国成立60年来最好的一部抗日电影。”而陆川同样自信满满地说:“我希望《南京!南京!》能做到像《辛德勒的名单》一样好!”

  影片太过刺激?

  “已删去20分钟暴力镜头”

  在《南京!南京!》中涉及大量暴力和强奸的镜头,也是中国电影首度挑战慰安妇题材的尝试。用扮演慰安妇的江一燕的话来说,“陆川是第一个为慰安妇讲话的导演”。在片中,不仅有死去的慰安妇全裸的镜头,还有在慰安所中大量日本军人强奸慰安妇的镜头。很多观众认为,这部电影不适合孩子观看,因为大尺度的暴力镜头会刺激孩子,这也是影片饱受争议的一点。

  对此陆川表示:“其实我们已经有近20分钟的残暴镜头减去,乃至南京的一些幸存者来找我,说陆川你这还拍得不够。”陆川强调,这主要是因为中国的电影还没分级,“对我来说这是一个矛盾,对制度来说也是一个矛盾,我们在艰难地取得平衡。”有记者追问:“那你觉得现在的尺度能给孩子看吗?”陆川说:“孩子能看。很多打着反暴力旗帜的电影其实是在卖弄暴力,而你看完我的电影后,剩下的只是对暴力的厌恶和反感。”前几部电影拍得很累,陆川表示,自己下一部电影想来成都拍,“就可以一边拍一边喝咖啡。”

  与《拉贝日记》较劲?

  “该片展现中国人的自救”

  同一题材,同一档期,甚至电影中也有相同的人物,《南京!南京!》和《拉贝日记》“掐”起来一点也不奇怪。在之前的一些宣传中,两边的火药味已经能够让人闻到,而昨日王中磊更对媒体表示《南京!南京!》拍得太血腥:“这些血腥的东西我们看过很多了,没必要,应该拍得温暖点成熟点”,随后指称《南京!南京!》在中国用日本人的视角来拍肯定不客观,“用中国人或日本人的角度都不客观,拉贝是个外人,从外人的角度反映最客观。”

  面对自己曾经的投资方(陆川《寻枪》和《可可西里》投资人都是王中磊),陆川并不“服软”,王中磊称陆川需要成熟,陆川就说自己“会一直进步”。至于两部影片的竞争,陆川强调的也是拍摄角度:“两部影片历史背景是相同的,要看谁来书写。不能再把中国人拍成符号和数字,首先我很尊重拉贝先生,其次中国人的形象必须重新塑造———在我们这部电影之前,无人知道南京大屠杀曾经有过抵抗,南京被视为耻辱之城。我想说的是中国人的自救,并非撕开伤口让人去看血。《拉贝日记》肯定会写屠杀这个事实,但不会写中国人自己的抗争。”

  除了拍摄角度,陆川也很为自己年轻的创作团队感到骄傲:“美国发行公司看到电影都惊了,问这是谁拍的,我说全是中国人拍的。”他指出,之前人们的印象中,战争特技“不是韩国人就是韩国人”,似乎暗指华谊投资的战争大片《集结号》,因为后者邀请的正是韩国特技团队。

  日本演员不接受采访?

  “他的存在就是最大的意义”

  《南京!南京!》共计划有15站地毯式巡回宣传,片中扮演“角川”的日本演员中泉英雄一直坚持走完每一站。据说他曾在宣传途中遇到有情绪激动的中国观众对他大喊“八嘎”,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曾表示,自己曾为中国人的宽容感动得流泪。

  中泉英雄在片中戏份极多,可以说是整个电影的线索人物。昨日,这个勇敢的日本演员也出现在观众见面会现场,向全场观众鞠躬,他表示:“谢谢观众,我拍这个戏的时候很困难,多亏导演和中方很多工作人员的帮助。”不过此后他就一直保持沉默。而在后面的记者群访时,中泉并未出现在现场。导演陆川替他解释:“前几站中泉都接受了采访,但最近他遇到了一些情况,甚至向我表示暂时不参加电影宣传。他的家人和朋友在日本已经受到很大影响,因为他在中国接受媒体采访的情况已经通过互联网传到了日本国内,他越来越紧张,但在我们的鼓励下还是答应坚持走完十几站宣传。他告诉我,他希望通过自己的行动表达日本人也热爱和平,虽然他今天不能接受采访,但他的存在就是最大的意义。”

  建川博物馆请大家免费看片

  建川博物馆继《东京审判》、纪录片《南京》之后,再次包场请成都市民免费观看电影。从昨日起至30日,每日上午9:30,新城市电影城,王府井电影城、太平洋电影城,中影太平洋电影城为市民免费放映一场《南京!南京!》;而在紫荆电影城这一活动将持续到5月7日。本报记者 潘媛 摄影 王强

【编辑:程娟
    ----- 文娱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