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帝国》将出击戛纳国际电影节——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娱乐新闻
    《白银帝国》将出击戛纳国际电影节
2009年04月21日 15:01 来源:大连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在今年柏林电影节获得强烈反响的华语巨制《白银帝国》,日前再次受邀,将继续出击下月开幕的戛纳国际电影节。负责该片海外发行的正是当年奥斯卡最佳影片《末代皇帝》的制片人杰若米·托马斯。托马斯表示:“《白银帝国》呈现出与近些年其他华语电影大片截然不同的精神气质,希望这部电影可以成为化解金融危机的‘教科书’。”

  柏林电影节首映获赞誉

  托马斯是贝托鲁奇导演导过的诸多片子的制片人,其中最为国人所知的是《末代皇帝》。该片于 1988年成为第60届奥斯卡的大赢家,一共获得包括最佳影片在内的9项大奖。20年之后,托马斯将《白银帝国》推荐给柏林电影节主席考斯里克先生。主席亲自致电导演姚树华,邀请《白银帝国》在柏林做全球首映。在柏林影展期间,《白银帝国》与参赛电影《梅兰芳》赢得了欧洲影迷的一致赞誉,这个展示中国清末金融大鳄家族兴衰的故事也被海外媒体高度关注。

  化解金融危机的“教科书”

  托马斯告诉记者,前不久《纽约时报》的一篇有关中国山西平遥的报道在欧美金融界引发了不小的议论。文章称山西平遥在19世纪中期曾经是中国的金融中心,在全球面临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平遥的兴衰是以史为鉴的最好参照。巧合的是,《白银帝国》展现的正是这样一段历史,“对于中国观众而言,《白银帝国》也许只是一部故事细腻、制作精致、阵容强大的商业大片,但是对于西方观众而言,正如马克思的《资本论》重新走俏,这部电影犹如一本教你如何化解金融危机对人的威胁的‘教科书’。”借助戛纳电影节庞大的电影市场,《白银帝国》将会把中国百年前处理和面对金融危机的方法及态度介绍到更多的西方国家。

  《白银帝国》与《末代皇帝》一脉相传

  《末代皇帝》第一次揭开了中国皇家生活的面纱,《白银帝国》则揭开了中国文人生活的面纱。两部电影都充满了感观上的愉悦,好莱坞产业杂志《国际银幕》称,“影片看上去的确很华丽”,同时也给了现代观众一个偷窥古人生活的机会。导演姚树华表示,没有人比《末代皇帝》的制片人更适合《白银帝国》的海外发行了。20多年前,托马斯制作《末代皇帝》时,其对历史及时代的考据举世闻名。他的团队跑遍了世界,访问了当时尚存的相关人士,来重建清代末年皇室的生活。《末代皇帝》是历史上唯一能进入紫禁城实景拍摄的电影。《白银帝国》与《末代皇帝》除了是同一时代,同一土地上的产物,它们作品背后的创作精神及手法也是相仿的。《国际银幕》的影评说:“这部独特的史诗作品呈现出了非常精致和美妙的视觉效果——很明显在服装和布景上做了大量的调研,受到欧洲风格影响的场面精准地反映了当时的历史风貌。” 电影拍摄过程转景九次(一般大片转景三次),全部实景拍摄(一般大片主要在影棚拍摄)。美术方面不论是置景、服装、饰物、珠宝,都用了大量的古董。导演说:“要给这些古董再活一次的机会,把中国从前富庶的文人阶层的生活及品位呈现出来。” 《白银帝国》场景的制作工艺也启用了国产片从未用过的技术。比方说,所有墙壁都用晕染法着色——例如,主角郭富城卧室的墙壁是鸽灰色,于是墙先糊上一层纸,喷上淡墨绿色(冷色),待干燥后,将之不规则地撕去,再糊上一层纸,喷上枣红色(暖色),干燥后再部分撕去,如此达到的效果是斑驳而有层次感和年代感的墙壁表面,在镜头中,因冷暖色的互动,出现了扑朔迷离的生动的大片墙壁背景。这个卧室在电影中只出现了20秒,但做墙壁花了6天的工序。

【编辑:杨子
    ----- 文娱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