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已有近10个剧组进驻四川灾区,抢拍这30年不遇的大灾难画面。质疑声也随之而起。主持人董路在博客中写道:“据说,最快的一部今年10月份就将公映。10月份是什么概念——距离汶川地震发生仅仅5个月,那时地震中失去亲人和家园的人或许刚刚整理好一份心情……”记者专门采访了心理专家。心理专家表示,给灾区的人们展现恰当的艺术作品可能会有治疗作用,但一味展现灾区的惨状是不可取的。
电影拍摄不可只追求感官刺激
对于正在拍摄中的汶川地震电影,复旦大学心理研究中心主任孙时进首先强调:“灾区不是嘉年华。”在此时进行电影拍摄并不是不可以,但孙时进强调,前提是“不干扰、不伤害灾区人民”,此外,电影拍摄一定要“为后来人留下点财富”。
“最关键还是要看拍摄者的内心。一味展现感官刺激肯定是不可取的。”孙时进说,“但是如果拍摄者的角度能够为后人做点贡献,比如告诉人们下次再发生地震应该怎么办,这样才是可贵的。”据了解,刚刚从四川返回的上影集团科影厂剧组此次就是为了制作一部地震科教片取材。这部科教片将由地震知识、地震自救、科学救援和灾后防疫、灾后重建几部分组成。
“如果让他们再看到当时的惨状,他们只会害怕。如果展现的是,大家是如何解决困难的,这样才会有效果。如果能够反映民族精神,也会让全国人民有一种归属感、自豪感。”正在灾区对孩子们进行心理干预的心理咨询师王怀齐这样告诉记者。
王怀齐提出了一个特别的观点,如果让从地震中逃生的孩子们亲自参演电影会有不错的效果。“让孩子们把自己当时是怎么跑出来的演出来,让他们自己重现自己当时的恐惧和无助,重现自己当时的力量,这其实是很好的,这样他们就不会压抑进去。”王怀齐表示,他们目前就会经常鼓励孩子们表达出当时的恐惧,会让他们觉得困难是可以克服的。
风光片有助人们获得安定感
随着学校逐步复课,灾区孩子们的情绪正渐渐恢复平稳,已经少见强烈的悲伤情绪。王怀齐指出:“灾难会把现实和过去割裂开来。这个时候如果能让他们看一些老电影,唤起他们对以前生活的回忆,这会对他们很有帮助。”
孙时进则表示,灾区的人们适合看一些反映人在死亡面前的无力的电影。“首先我们不能让他们回避问题,如果有一些电影能够让他们正视死亡,承认人类的局限,会让他们觉得,自己的悲伤是正常的。”
而对于类似成都这样的轻灾区,人们自己没有受到很大的打击,却经历了很多余震,内心仍略有恐慌情绪的情况下,孙时进表示,看一些轻松点的快乐点的片子也未尝不可。
王怀齐则明确提出,让轻灾区的人们看一些反映大自然的风光片会比较好。“灾难过后,人们会对世界有一种偏离感。而大自然会让人有一种安定感。”瞿婧宇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