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6日,《立春》在安徽蚌埠点映,蒋雯丽回到了阔别多年的家乡。昨天,《立春》在苏州点映,顾长卫又回到了自己的故乡,蒋雯丽也从安徽赶来跟顾长卫会合。
即将于11日正式上映的《立春》,是顾长卫继《孔雀》后的第二部长片,蒋雯丽也凭借该片在去年的罗马电影节上摘取了影后桂冠。影片讲述了一个生活在小县城的音乐教师王彩玲,为实现歌剧梦想而苦苦挣扎的故事。片中充满了小人物命运的悲情色彩,又不乏幽默搞笑成分,蒋雯丽在片中既增肥又扮丑,将执着追求歌剧梦想的王彩玲演绎得入木三分。影片结束后,不少观众都报以热烈的掌声。
片名寓意新的向往
细心的观众应该还记得《孔雀》里的最后一句话:“我记得爸爸走的时候,离立春不远了。”这句台词为《立春》埋下了伏笔。顾长卫介绍说,其实在最早看剧本,与编剧李樯策划时就觉得这个片名好。“立春两个字在字面上其实就是说冬天过去了,春天来了,人的心情也变了。《孔雀》的故事发生在上世纪70年代末,《立春》发生在80年代初到90年代初,也是改革开放的这段时间,各地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也是《立春》的故事背景。其实立春的到来,也预示着王彩玲新的向往。”
搞笑台词悲喜交加
《立春》以蒋雯丽扮演的王彩玲追求歌剧梦想为主线,但其中也穿插了各种小人物。他们当中有一心追求王彩玲的周瑜、有令王彩玲心动的艺术青年黄四宝,也有痴迷芭蕾舞的胡金泉、为达目的欺骗了王彩玲的歌剧爱好者高蓓蓓。有趣的是,影片没有完全展现悲苦,演员们全部说包头话,搞笑的台词不时逗得观众大笑。如王彩玲会一根筋地说:“我不想在这个城市发生爱情。”也会一厢情愿地对黄四宝说:“你会永远爱我吗?”周瑜更是在大段朗诵普希金诗歌时说:“我朗诵诗歌的时候,在场的考官没有一个不哭的。”
顾长卫回忆说,当初《立春》有现成的构想,但还没有落实到文字上,于是他就与李樯不停地交流,但剧本最后都是李樯写的。“其实我内心深处有王彩玲的影子,很想成为王彩玲。这部电影可以说是给我一个机会,借助电影中的人物来发挥一下理想主义的光芒。”但顾长卫表示,因为故事中有很大失落感,他反而喜欢有悲喜交加的东西在里面,而不是单一地、直白地表现悲情,于是便有了那些搞笑的台词。
开放式结局留思考
王彩玲的故事在现实生活中是有原型的,影片结尾,王彩玲身着华服,登上舞台纵情高歌,随后字幕缓缓而出——谨以此情此景献给王彩玲,用一个开放式的结局留给观众无限思考。顾长卫认为,现在的结局“很感性”,“可能把王彩玲在音乐厅演出这段拿掉会更酷一点,但现在的结局反而更多人喜欢。我们生活中就会遇到这样的人,所以希望故事结尾时,她的梦想得到成全,以此表达对王彩玲的欣赏和敬意。”
□晚报记者于音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