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卡在肃穆的整体氛围下迎来了80大寿。尽管为期三个月的编剧罢工及时地在奥斯卡颁奖典礼前落下帷幕,但罢工的后遗症在颁奖典礼上并没有得到驱散。无论是在主持人的脱口秀串联词中,还是获奖影片中,编剧和剧本的地位都被大大提升了。除了编剧罢工的影响外,本届奥斯卡的政治意味依然非常浓厚。得奖影片中弥漫着对美国现实社会的讽刺和批评,涉及的范围之广、社会问题之尖锐可谓历年之最。
改编剧本成为热门
本届奥斯卡有一个奇妙的现象,几乎每部得奖大热的影片都有坚实的文本基础,即都改编自畅销小说,小说本身就已经是成功的文学作品。获得最佳改编剧本提名的影片都是最佳影片或其他重要奖项最有力的竞争者,和略显薄弱的原创剧本形成鲜明对比。其代表就是《老无所依》《未血绸缪》《赎罪》和《潜水钟与蝴蝶》,特别是获得大奖的《老无所依》改编自美国作家康迈克·迈卡锡的同名小说,迈卡锡的作品《百骏图》七年前也曾被搬上银幕,2009年还有包括《路》在内的两部迈卡锡小说将被改编成电影。而另一部热门影片《未血绸缪》改编自1927年美国文学家厄普顿·辛克莱的小说《石油》。故事以美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石油大潮为背景,讲述了主人公丹尼尔·普莱文关于石油的一生。另两部影片《赎罪》和《潜水钟与蝴蝶》同样也有出色的小说基础。改编剧本成为热门,其实是从另一层面表达了对剧本的重视和对编剧工作的重视。
关注社会成为传统
奥斯卡看好热门的社会问题题材已经成为传统,《撞车》《百万美元宝贝》《断背山》《华氏911》等历年得大奖的影片都反复证明了这一点。与往年相比,今年奥斯卡将这一点发挥得淋漓尽致,与现实结合之紧密,讽刺之直接令人瞠目结舌。
获得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最佳男配角的《老无所依》,涉及了毒品、凶杀、法律边缘化、老龄化等多方面美国社会问题,彻底撕碎了美国看似和谐的法制民主社会下面临空前考验的主流价值观,并最终得出可悲的反面结果。猖獗的国际间毒品往来和肆无忌惮的暴力,让眼前的社会早就不适合那些生活在旧时代的人们,所谓“老无所依”其实是“美国梦”的彻底破碎。获得最佳男主角、最佳摄影的《未血绸缪》,对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表面繁华下的血腥与邪恶进行了不遗余力的批判,并将矛头直接指向时下美国在伊拉克那边正为了石油而做出的种种失当之举。在影片中,宗教不仅没有起到救赎作用,还在赤裸裸血淋淋的资本积累前输得头破血流,牧师被资本家打得满地找牙的画面形成一幅最为辛辣的讽刺画。
本报记者 周铭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