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全国五大院线联手组建的“国产片专映厅联盟”正式成立,目前加入该联盟的影院达到50家,旗下的50个影厅将专门作为国产片的放映厅,不放外国片,努力扩大国产片在市场上的反响。
五大院线联手此举可以说是肩负了更多国产片进入市场的使命感,根据官方公布的数字,过去三年国产片放映市场份额一直高于海外影片,甚至去年国产片市场份额达到了55%以上。但今年由于受到全球市场大盘的带动和国产片整体实力偏弱的影响,今年国产片最终市场份额要达到去年水平,几乎成了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正是在这种国产片的“危急时刻”,完全由市场第一线的几大院线公司联手组建的“联盟”的出现可以说是对国产片进入市场方式的大胆革新和尝试,这种根据市场需求进行的自身调整,在市场应对策略方面势必比以往多由政府部门组织、安排的活动更加机动灵活。
“联盟”成立的初衷之一可以说是因为最近两年国产片产量猛增,但最后真正进入电影院,并且达到一定放映规模的影片数量却一直未能显著增加;而且每年占据国产片绝大部分的“国产小片”,在面对全国目前仍然以省为单位的三十多家院线公司的发行市场骨架,过多不确定的风险因素往往令影片发行方处于两难境地。“联盟”现在要求主要遍布在北京、上海、广东三处的每个加盟厅共同进退,每天排足场次,确保上映影片的时间和空间,这对众多国产小片无疑多了一条全新的市场出路。
这一举动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一次市场自发行为。比目前中影的数字院线具有更强的市场灵活性,因为中影数字院线虽然在全国坐拥 200多座高档数字厅,也一直致力于推广国产片国内市场发行,但数字院线一直以来受市场策略单一和对影院缺乏足够的控制力的制约而尚未有显著的市场成绩。而这一次可以说是五大院线公司根据自身市场特点,可以灵活调整发行、宣传策略,同时由于可直接管辖各自旗下加盟厅,所以“联盟”从诞生之初就具有一定先天的市场运作的优势。
但这样的策略仍然面临无法回避的核心问题,也是软肋———“片源”。每年国产片产量丰富,但真正具有市场竞争力潜力的国产片凤毛麟角。就算有这样一个专映厅,它的选择范围势必只能从国产片整体水准出发,以让观众有机会看到不同风格、类型的国产片为主。其实这种专映厅更应该是一个中低成本国产片市场潜力的检验平台,应尽力避免发展成纯粹的国产片艺术院线。
目前国内电影产业处于初级起步阶段,鼓励创作者大胆摸索商业类型片规律才是快速形成庞大主流市场的真正有效手段。但估计因为影片创作这一“上游”环节依然受限较多,所以即使有了专映厅,它真正的优势短期内也很难显现。可见,“下游”的全国影院数量逐渐多了,“中游”的发行环节这次也迎合市场需求自行发动起来了,但市场成长真正的动力还是需要“上游”创作环节源源不断的智力和规模性支持,但显然目前“上游”却还处于涓涓细流的初始状态,产业链发展的自身不平衡的问题再次无情暴露出来。国产片专映厅联盟的成立,让人看到了国产片的希望,也又一次让人感到某种遗憾和无奈。
□关雅荻(北京 影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