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部以西方人视角讲述南京大屠杀、被称为 “中国版《辛德勒的名单》”的纪录片《南京》上映后,深受观众好评。在全面娱乐化的今天,一个美国人为何会去制作一部关于中国抗战的题材?带着这个疑问,记者通过电子邮件采访的方式,访谈了《南京》制片人特德·莱昂西斯。
《南京》是一部反战电影
记者:作为一个美国人,为何会想拍摄中国的这段历史?想通过《南京》传递给观众哪些信息?
特德: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到张纯如的两本书:《被遗忘的大屠杀:1937南京浩劫》和《拉贝日记》。“看完后,我完全惊呆了,没想到在上世纪30年代还有这样惨绝人寰的兽行发生。我为自己对这段历史的无知感到羞愧。”《南京》是一部反战电影,它向世人展示了在遭受外国军队侵略时一个可怜的平民和一个无辜的阶级的人民所遭受的惊吓和痛苦,同时也显示出了个人的善良以及中西友好人士共同协作最终营救了25万人免遭杀害的英雄主义力量。这部影片通过这两个串联在一起的故事告诫人们不要重蹈历史覆辙。
记者:有没有在全球推广这部纪录片的计划?
特德:我们很荣幸这部片子已经在全球开始推广了。电影公司将于十二月份在美国各地上映《南京》。欧洲电影发行公司也正在要求《南京》的放映权;在中国,中央电视台也将播放该影片。
被访日本老兵鲜为罪行懊悔
记者:您认为中国、日本、西方视角看待这部影片会有哪些差异?造成这些差异的因素有哪些?
特德:我现在还只看到美国和中国的观众在观看影片时的回应。两者方式一样,观众都怀着仁慈、肃穆的心情,有泪水,也有掌声。对于这个被人遗忘的大屠杀,我个人感觉是非常悲哀的。所以如能把这段历史呈现给十亿观众,我也感到非常荣幸。
记者:这部纪录片,也采访了当年的日军老兵,他们对那段历史是如何讲述的?他们有忏悔吗?
特德:我们的导演在日本搜寻肯于协助我们工作的老兵的时候遇到的困难很大。幸运的是,经过多次努力,最终找到了一些敢于站出来的智者与和平运动人士愿意帮助我们工作。很多老兵都认真回忆并实事求是地讲述了他们的真实经历。但是很少人对他们那时的行为表示出真诚的懊悔。
记者:对中国的陆川导演正在拍摄的电影《南京!南京》有什么寄语?
特德:我们衷心希望陆川导演能够成功地拍摄一部真挚的、符合中国口味的、反映那段历史的片子。
-主创背景
美国在线董事局副主席特德·莱昂西斯无意中看到张纯如编著的《被遗忘的大屠杀:1937南京浩劫》,扉页上的那句“为什么美国对这段惨绝人寰的历史知之甚少”对他触动很大,立刻决定自掏200万美元拍摄这部纪录片《南京》,而导演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比尔·古登塔格和丹·斯塔曼联合执导。
比尔·古登塔格曾五次获得奥斯卡最佳纪录片提名,其中《你不必去死》(1988年)和《世贸双塔》(2003年)都获得了奥斯卡最佳纪录短片奖。纪录片《南京》从开拍伊始就受到来自日本民间的很多压力,但是比尔说,南京大屠杀最大的悲剧不是历史本身,而是人们不知道这个悲剧,甚至否认、忽视这个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