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梦 红楼VS红雷
一说:是“青楼”非“红楼” 一说:是特点非雷点
叶锦添的铜钱头最先曝光时,旋即遭到网友们劈头盖脸的反对,及至电视剧播出,“红楼”更是雷声四起:看化妆不像红楼像青楼,听配乐像看鬼片,听旁白像看《动物世界》或者电视散文,看氛围像《聊斋》……几乎一面倒的负面声音生生将“红楼梦”说成了“红雷梦”。难道创作了诸如《橘子红了》《大明宫词》等经典作品的李少红在“红楼”面前“失常”了吗?
任晓辉:大家最不喜欢的音乐和妆束,只是这部剧的特点而已,不能作为否定这部剧的理由,因为这部剧把故事完整地讲给大家,表演还算纯真。不能简单地说这版是倒退还是进步,李少红要完整地表现故事,总要运用一些手段。文字的内涵是最深厚的,换任何形式,都可能是表象的,它确实不好拍。
这个剧值得反思的东西很多,不都是负面的,它对《红楼梦》传播和流传更有好处。新版里运用了昆曲元素,小说也写到了戏曲,曹家是有很好的戏曲传统,李少红表现的戏曲元素是符合故事背景的。比如诡异的声音,听起来有点怪,李少红肯定想表现出她的特点,如果这版拍得比较平铺,音乐也用类似87版音乐,等于没拍。
比如额妆,我也不喜欢,但额妆毕竟也是一种妆束,按导演讲,额妆是贵族大家族里才能出现的,这种展示方法是不是能体现富贵?体现富贵了之后大家能不能接受?这都是导演的美学诉求和大众的欣赏习惯的碰撞,碰撞过程中,一定有人喜欢,有人不喜欢。
李希凡: 87版条件有限,荣宁府的豪华、奢侈表现不出来,李少红版全部表现出来了,因为她有资金支持。画面上,大观园的景色非常美,连吃饭的场面都表现得很真实,那是贵族才有的生活。但我不明白,为什么非得把妇女头上弄鬓角,它掩饰了美。还有旁白,不一定要那么多,而且是曹雪芹的原文,念得很快,人家一听而过,这是它的一个缺点,但也有优点,对观众了解人物性格、情节发展有提示作用。
陈飞:李少红把青春荷尔蒙的东西拍出来了,你能感觉到情感的波动,而且她配上了音乐,音乐用法国的情绪音乐,比如闹学堂,配的是暴走族的音乐,表现孩童玩耍时的躁动。有些音乐可以激发你对情感、性的联想。还有昆曲,可能触动了大众审美原有的既定规范。
《红楼梦》要求的色调是一种古画作旧的感觉,有点灰有点黄,它不可能拍得像《天使艾米莉》一样魔幻,或者像《西游记》那样神话,它讲的是一个大家族的悲剧命运,需要画面质感,不可能四白透亮。至于诡异的东西,比如托梦,我能理解有些人希望不要表现得那么直白,什么各种纱缦飘啊,可能有些人看了是有点可怕。
参与互动(0) | 【编辑:李季】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