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过程
与李小婉相互激励
新京报:在拍摄过程中,剧组安排了小演员参加商业活动,担不担心这些活动会让小演员分心?
李少红:拍摄紧张的时候我们不会安排他们去参加商业活动。为了提高艺术质量,我们不断寻找更多的资金,能找到一点就能拍得更好一些。制片人李小婉奔波在全国各地,而我们的小演员们也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他们参加所有商业活动的收入都放进了摄制组,放进了画面里,提高了艺术的含金量。
新京报:拍摄过程中,有没有让你特别难忘的拍摄经历?
李少红:记忆犹新的有两次难关。第一次是2008年春节前夕。全组已经有近五个月没有发出工资了,马上又要到年关,如果真的没有钱过年,后果难以想象。小婉为找钱奔波在各地。我盯着监视器的同时盯着手机。主任口袋里只剩下几十块钱,场工自己垫钱给大家买水。可拍摄现场依然在热火朝天地抢进度,看不出来任何危机。这幅景象激励着我和小婉,那段时间我俩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一定要想办法拍下去。就在放假的前三天,我们给大家发了工资。小婉能够挺直腰杆跟大家宣布:春节放假三天。第二次是2009年4月。曾念平带领B组奋战在扬州,拍元春省亲瘦西湖的戏。全是特技,全是夜戏,配合的地方非常多非常难拍。一夜拍不了几个镜头。天气又冷。曾老师终于支撑不住病倒了。全组都怕他病倒,都知道他脑袋里有一颗定时炸弹(脑瘤)。我当时带着一个组在北京棚里抢拍潇湘馆的戏。B组制片主任电话里的声变得非常小,我二话没说停了A组,带所有人赶去扬州。到的那天是晚上,到了湖边的水榭。曾老师眯着眼睛盯着监视器,背更驼了,那么高的人缩在帆布的椅子里,我的心一阵酸楚。
诉压力
让大家互相分担
新京报:拍这样一部经典名著,注定会被推上风口浪尖,话题不断。压力大的时候如何排解?
李少红:是那些最普通的工作人员给我最大的精神支持。几百个工作人员的庞大摄制组,按道理他们都是挣钱养家的,任何名利和他们无关,但三年来我从来没有听到过他们的抱怨,最困难的时候他们却在默默地为我们承担。我们团队的基础骨干都是北京电影制片厂的职工,他们身上都保留了尊重艺术创作的好的传统。只要你觉得不够满意,他们都会挥汗替你说,再来一次,还能更好。能拍好作品不只有导演,更要有一个高度配合和专业化的创作集体。核心团队的凝聚力和默契,让大家互相分担压力。
新京报:能介绍一下你使用特技的想法,以及特技团队的背景和特色吗?
李少红:《红楼梦》的特效最难的并不是神话开篇,是绘景。因为美术上的要求很高。特效做的逼真相对比做的很有美术感要容易。神话开篇的难度在设计上,也就是什么样的形象构思,靠创意取胜。凹晶溪馆的天和背景的群山换了又换,在虚实之间的分寸要拿捏得非常准确才行。我们的特效团队是目前国内最棒的。
参与互动(0) | 【编辑:王祎】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