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说中,母女是没有和解的。冯小刚改编了小说灰色的结局,联系到他之前不乏温情脉脉的贺岁剧,以及《集结号》等作品,这似乎也是秉承了他一贯的风格。但是这样的改编却也引起了一些争议。
冯小刚:说母女的和解变得好像很廉价,很简单,很轻而易举地被解决掉了这个困境,认为脱离开真实,我个人来说,我愿意在我的电影里头释放我的善意,我觉得这样做我舒服,我到了这个年龄段,我愿意看到和解,我愿意让心里已经碎成了渣的李元妮,让她能够和女儿坐在一起,能够让她过上两天好日子。我愿意看到谷子地这样的人,被误解、被委屈,然后他一定要证明自己,证明自己的那些弟兄的价值,他们的牺牲的意义。这是我愿意这样的,我可以把谷子地拍得啃着一个馒头,在那煤窑里头冻死了,好像人始终陷在这个困境里不能自拔,所谓的这种作品就深刻。其实我觉得很做作。
记者:但是恕我冒昧,我看过你的书,你刚才说元妮的身上有一部分很像你的母亲,你也写到过你母亲的命运,她一生受了很多的委屈,然后她离开人世的时候。也就是说,真实的人生其实有时候不是大团圆的结尾?
冯小刚:就说我妈吧,我妈说,儿子,你会好的,因为苦和罪都让妈妈受了,你该有好日子了。你知道对我妈最大的一个欣慰是什么呀?是我干得不错。
记者:所以我揣测就是,你一定要这么一个结尾,有没有一个因素是你要给你妈妈这样的女人一点补偿,一点不忍心的东西?
冯小刚:我觉得我内心是柔软的,你让导演拍一个东西,它尽可能接近你的内心。如果你不是一个铁石心肠的人,你愣要拍那种冷漠的电影,你不假吗?
记者:可是你自己也说过,你说你虽然喜欢拍喜剧,但是你内心是一个特别悲剧的人?
冯小刚:我悲观,我确实是个悲观主义者,同时我也是一个浪漫主义者。
记者:这话怎么讲?
冯小刚:其实我内心,我觉得我还是对很多美好的东西是向往的。
对冯小刚来说,这样的和解不仅是他在电影中实现的美好愿望,也反映了他在这个人生阶段的一种人生态度。作为一个导演,不同人生阶段拍摄的电影,在某种程度上也会如同一面镜子一样表现出他当时内心深处对于社会,对于人生的体察。
记者:我有时候会想,这个片子如果放到你30岁、40岁拍,可能跟这次拍不太一样。
冯小刚:那你就跟《非诚勿扰》里的邬桑开着车走了,在我看来这足以打动我。朋友一别不知道什么时候再见了,这就是50岁的人,就会有这种感触。
记者:所以我看你,就是在说这句话,现在拍这片子,50多岁,会有一种,有时候你会想念你的敌人,你会渴望和解?
冯小刚:我觉得这种和解非常地令我感到有人情味。
记者:我就听我的同事说起一件事,我以前不知道。说《集结号》上映的时候崔永元去看过,回来的时候跟我们同事说了一句,说冯小刚这个人还不错。
冯小刚:后来我们俩人见过几次面,然后,我一开始还说见面应该怎么着,我是应该打招呼还是(不说话)。小崔还是挺,跟我说,我看你的《集结号》去了,我喜欢那个电影。就像过去没有过那些不愉快的事一样,像一个一如既往的一个熟人,一个朋友一样的。我们参加一个(活动),
冯小刚:我们俩站在那儿,所有记者都拍我们俩,说他们俩,我们俩一直站在那,等着人家那什么就聊天。他说我弄一个电影博物馆,你有什么电影里头值得搁那的,你给我弄一个去,我还特意把我的一把,我很喜欢的导演椅去给了他们那个博物馆。我觉得真的是,就是大家的这种没有再继续地去纠结于这件事,真的是舒服,我很脆弱,我很怕这样的情况,因为这种情况一来,我的内心就是软的。
参与互动(0) | 【编辑:张曦】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