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颐武:
对,大题小做,从小的人性、家庭、生命出发。所以这样的话我们就会看到,一个是真实历史题材,大家看这个调查的结果,就是真实历史题材占了55.1%,在网络里,新浪网的调查。55.1%的人认为真实的历史造成了大家的震撼。
另外一个就是,冯小刚导演这个10多年通过贺岁片开始,让他得到了一个品牌,让大家有充分地信任度,就是看冯导的电影,对大家来说是一个质量上的保证,或者让你感动,让你笑,都会有一个非常好的保障。
主持人:
是,这部电影能否最终获得认可,获得成功,可能还需要票房和市场的一个检验。但已经有人在说了,这一部电影标志者现实主义电影的一个重生,究竟能不能这样说,我们继续关注。
(播放短片)
记者:
中国的影视界运用高科技的现状是怎么样呢?多不多?
冯小刚:
很不理想,还很落后。一方面是没有资金,还有一方面是人也不行。
解说:
这是1994年冯小刚接受采访时候的一段录像,那一年他导演了自己的第一部电影。那个时候冯小刚还在展望高科技在影视上的应用。然而,16年后的今天,推出《唐山大地震》的他已经不再将高科技挂在嘴边了。
冯小刚:
什么时候,我觉得你要是围绕着人讲故事,以人为核心,表达人的情感,我觉得这个在任何时候,其实观众都是最买账的。
解说:
从对高科技的冀望,到强调表达人的情感,冯小刚的选择更符合人性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法则,冯小刚在唐山的走访中,他一直不相信这样的事实,地震后的唐山没有哭声。
冯小刚:
最打动我的就是地震只有二十三秒,但是余震却持续了三十二年。我们指的这个余震的这三十二年就是对人心的那种伤害。当灾难的飓风扫过之后,一切都不复存在了。但是,唯一留下来的一个东西就是亲情,就是靠着这个唯一生下来的亲情,支撑着他们日后的生活。这是他们活下去的一种希望和勇气。
解说:
表达人的感情,不仅为冯小刚的《唐山大地震》赢得了极高的票房希望,还为国产电影带来很大的启示。
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副局长张宏森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唐山大地震》给国产电影很大的启示,电影还是应该与人心结合在一起,不能原理人心,我们可能找到很多猎奇的故事,制造花里胡哨的噱头,但因为不能与观众的心契合,可能也有一定的票房,口碑却是肯定不行的。
去年年末,国家大剧院里隆重上演了第一部原创的现实主义题材歌剧,这部向山村教师,向普通人致敬的剧本作者是和冯小刚有过愉快合作的作家刘恒。
(字幕提示)
我们想读书,我们想学习,我们想长大以后,看看天外面。老师,老师,回来吧。
刘恒(山村女教师编剧):
我觉得这个题材的主要意义是在,一个是它涉及到农村跟都市的一个巨大的经济差别和社会差别,这个是中国在当代的一个主要的困境,既是一个政治困境也是一个社会困进,弥补这个差距,将是一个特别漫长的任务。
解说:
为了这个剧本,40天闭关写作里,刘恒始终沉浸其中,甚至几度把自己写哭。他认为这样的题材能真正打动人,也最能引起观众的共鸣。
对现实生活的关注,为冯小刚、刘恒赢得了观众们的心,也为他们赢得了可观的票房。
资料显示,2009年,全国城市的电影票房收入达到62.06亿元,我国电影票房首次突破60亿元,同比增幅高达42.96%,而在今年,仅仅是上半年,全国城市电影票房收入就超过48亿元。
面对如此火爆的电影市场,新影联副总经理高军却对投资国产电影表现出了极大的忧虑。他说每年我国拍摄400多部影片,但赚钱的并不多,由于业外投资者缺少专业人士的指导和把控,是一种跟风投机式的投资,这种投资风险极高。目前我国电影业的亏损率已经高达70%。
冯小刚:
都到位了吗?赶紧落实,拍了。实拍。赶紧下雨。
同期:
开始。
解说:
作为一部现实主义题材的电影,《唐山大地震》究竟在每个人心中引起多大的余震并不一样,然而现实主义题材的生命力究竟有多大,或许才是值得我们每个人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
主持人:
具体到一部作品,我想你可以选择去看它或不看它,喜欢它或不喜欢它。但是对于现实主义题材电影,我想我们必须选择支持它。《唐山大地震》毕竟也说的是34年前的一件事了,和当下中国社会心理的契合是在哪儿呢?
张颐武:
我觉得它一个是说把我们的最原始的生命的感情,伦理家庭的感情,因为中国人最重家庭伦理的感情,这些波折是在30多年大家一起走过来的,中国人共同走过的道路,所以大家的经验,大家的感情和这个现实紧紧地共鸣,共鸣这个概念其实非常重要的,就是说既要表现现实,但是这个现实是要找到和观众之间起到共鸣的点。我们的电影里面有些东西并不是不反映现实,但是它的现实往往找不到观众感动的那个点,让观众感受到自己的生活,自己被触动的那种感觉,没有这个就不行。
参与互动(0) | 【编辑:张哉麟】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