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颐武谈《唐山大地震》为什么会成功——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娱乐新闻

张颐武谈《唐山大地震》为什么会成功

2010年07月28日 00:47 来源:央视《新闻1+1》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主持人(李小萌):

  欢迎来到《新闻1+1》。

  23秒,32年,这是电影《唐山大地震》宣传用的主题词。这样一场发生在34年前的地震,在这些年当中离我们忽远忽近,熟悉而又陌生。32秒的地震在34年后的今天以一部电影的形式,再次走进了我们的视野。

  (播放短片)

  解说:

  明天,唐山将迎来大地震34周年的纪念日,今年的纪念因为《唐山大地震》的热映显得格外不同。在唐山市的各大电影院,该片的上座率已经超过了90%。为了应对海量观众,当地最大的百老汇影院首次采用电影票预售制。据保守估计,《唐山大地震》在唐山的票房最终可能会达到600万到700万左右。相对于5亿的票房预期,这几乎是个可以被忽略的数字。

  截止上周末,《唐山大地震》内地票房已经冲破1.6亿元,有媒体甚至将这部电影比喻成另一场地震。

  你也许还未来得及挤进电影院观看这部136分钟的电影,但“23秒,32年”这样的宣传词,你一定不会陌生。23秒的地震,在影片中被拉长到几分钟的时间。刚刚失去丈夫的母亲被告知,在儿女的两条生命中,他只能选择一个。而影片的大部分内容就是描述在这次残酷的选择之后,一个普通家庭32年的生活经历。

  尽管故事本身由一个并未经历过唐山地震的女作家虚构完成,然后它却成功地赢得了现实中人们的共鸣。

  这部投资1.5亿,被媒体号称是“中国有史以来最大制作的灾难片”,在各地试映时,都已经惹哭了无数观众。

  7月12号全球首映礼,1万多唐山人成为电影的第一批观众。

  冯小刚(电影):

  我的话都在电影里说了,我今天是来交作业的,给唐山的老百姓,我就想问你们一句,这个电影中不中。

  唐山百姓:

  中。

  解说:

  影片结束,他们用最简练的一句话给予了冯小刚最大的肯定。

  一年前的7月28号,同样是在唐山,剧组在向24万死难者默哀之后,举行了开机仪式。冯小刚表示他将不辱使命。投资方透露,影片将于1年后的7月28号,也就是第34个唐山大地震纪念日和观众见面。今年5月,电影投资方华谊兄弟宣布,为了在暑气赢得更长的放映期,影片将提前至7月22号在全国上映。而公映前冯小刚关于票房的一句话豪言,也至今萦绕在人们的耳边。

  冯小刚:

  拍娱乐的有票房,拍不是娱乐的、严肃的电影照样有票房,没准比那娱乐的还高。没办法,谁超得过我,你给我找出来一个,没有,我特别孤独求败。

  解说:

  贯穿影片中的28场哭戏,像一个个催泪弹扔向观众,这样一边检票,一边为观众发放纸巾的场面也频频出现在各地的影院里,泪水和票房都成为影片成功的标志,而对于观众的反应,在冯小刚看来合情合理。

  冯小刚:

  我觉得现在很多导演都希望说自己的电影拍的一个史诗,相反的,我倒觉得我更愿意让观众看到,我们这个电影表现的就是普普通通的一个家庭,在地震中被砸的粉碎,然后他们内心的这种心如刀绞的这种刺痛。

  (影片片断)

  徐帆:

  我给你道个歉吧,你是从哪儿冒出来的?这么多年了,你咋就不给我个信儿呢?我整天的惦记着你们俩。

  冯小刚:

  其实什么时候,我觉得你要是围绕着人讲故事,以人为核心,表达人的情感,我觉得这个在任何时候,其实观众都是最买账的。

  解说: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片中,唐山市政府以有偿赞助的方式注资6000万,成为最大的出资方。政府参与,大场面、大事件,《唐山大地震》似乎融合了一部主旋律灾难大片所应有的一切元素。在唐山电视台对外部主任姚建国看来,冯小刚用自己的方式,在一个红色题材中超越了意识形态,表现出了真实的人情,这符合唐山人的情感诉求,也能让影片得以进入国际市场。而在众多的媒体看来,冯小刚成功地平衡了政府、民众和艺术间的利益,孤独求败的他无疑将再一次成为赢家。

  冯小刚:

  大家可能过一段时间得给我报,电影不是一个真正要留住的东西,我们就活在当下了,我们的影片的生命力就活在当下就已经很不容易了。

  王莹(唐山大地震亲历者):

  只是房倒屋塌这不是我们要看的东西,我们想看挖掘心灵能在的东西,亲情、友情。

  (字幕提示)

  我觉得《唐山大地震》是爱情片、灾难来临时,张国强一把推开徐帆,把自己的命搭进去了,这个男人太好了,我就要找这样的男人。

  ——一个80后的女观众

  主持人:

  现在有不少人在用哭几次在总结这部电影了,所以对很多像我一样对哭有点抗拒的人,还在犹豫要不要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不过今天我们请到的北京大学的张颐武教授,他提早已经看过这部电影了。张教授你哭了没有,哭了几次。

参与互动(0)
【编辑:张哉麟】
    ----- 文娱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