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离不开争议:灵气丧尽 淫欲氤氲(图)——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娱乐新闻

《红楼梦》离不开争议:灵气丧尽 淫欲氤氲(图)

2010年07月04日 16:03 来源:武汉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红楼梦》离不开争议

  灵气丧尽 淫欲氤氲

  本以为,《红楼梦》将是“浪漫的李少红”这张名片的又一代名词。李少红拼尽了一个女人沧海桑田之后的才华,为娱乐至死的观众带来了这部青春逼人却灵气丧尽、浪漫得一塌糊涂却淫欲氤氲的聊斋版红楼。

  黛玉成了“小小怨妇”

  蒋梦婕素装素裹,一朵大白花鲜艳的插在头顶,她缓缓来到老祖母面前,未拜先哀。

  事实上,黛玉悲而不哀、伤而无怨,即使寄人篱下也棱角凌厉。然而蒋梦婕红肿着的眼睛和婴儿肥的脸蛋上写满的却只有两个字——“哀怨”。当时李少红认为只要演员用心竭力,即可弥补自身与红楼原型人物的外貌不匹配,也许迫于这种压力,蒋梦婕的眉毛才始终蹙得过紧过重。她和李少红不明白的是,林黛玉有的,仅是风流的悲伤。

  宝玉成了“小正太”

  一直以为贾宝玉的聪明和洞察世事不亚于红楼里的任何一人,心中流转的灵气比谁都要多。而当于晓彤昏昏沉沉随着警幻仙子来到太虚幻境之后,这个小男孩竟然惊讶得不知如何表演了,宝玉成了一个活脱脱的“小正太”,只能眨巴眨巴眼睛天真地问“好姐姐,这是什么茶?”自傲谦卑的宝玉,在于晓彤挣扎着要表现他的灵性和呆气的时候,变成了只能眨巴眼睛的空皮囊。

  浪漫却淫欲氤氲

  87 版红楼因为技术不足所缺憾的东西可以说在李少红这版中,都得到了十分完整的补充。女娲补天、太虚幻境、华丽的大观园等,使得李少红的红楼看起来更像是发生在仙界的事情,而非人间事。然而,本该“仙气逼人”的红楼梦,却诡异地透出一股“淫欲”逼人,暧昧不明的气息。

  警幻仙子带着贾宝玉游历太虚幻境时,贾宝玉的周围飘忽着鬼魅似的女人身影,对着他虎视眈眈。而唐一菲这个女人呢,她凑在贾宝玉耳边絮语的镜头如此暧昧,对贾宝玉的说话姿态又如此故作清高,笔者看见的不是初识“云雨”,而是彻彻底底对贾宝玉的淫欲。文/见习记者 史凤玲

  由李少红导演的50集新版《红楼梦》,正在各地方频道进行首轮播出,在赢得赞誉支持的同时也惹来了无数口角官司。争议焦点主要集中在人物形象错位、配乐鬼魅、画外旁白太多以及图解小说等几个方面。日前,李少红导演针对这些质疑给予了一一回应。

  质疑一 黛肥钗瘦 人物形象“错位”

  有观众认为新版《红楼梦》里人物形象“错位”。比如,原著中宝钗比较丰满,而黛玉很清瘦,可是在新版电视剧中,二者的形象却正好反过来了。此外,剧中“小宝玉”拍摄时只有13岁,饰演王夫人的归亚蕾则已60多岁,饰演贾政的许还山更是70岁出头,使得他们在同一场景出现时有点别扭。

  李少红回应

  所有这样的顾虑都会随着播出迎刃而解。宝钗成长发育之后就会慢慢丰满起来,黛玉当得不到爱情之后也自然消瘦了。书中描写元春薨的年龄是43岁,如王夫人生育她的年龄是16~20岁之间,那她也正是60岁到60岁出头,和演员的实际年龄基本符合。另外,正是因为老来得子,贾府上下才如此溺爱宝玉。

  质疑二 “图解小说”之嫌

  有观众认为新版《红楼梦》高度忠实原著有“图解小说”的嫌疑,缺乏想像力。当一些文字难以用画面表现时,就用上了长达十几分钟的旁白,大量朗读原文。

  李少红回应

  这个说法是被媒体夸大事实地刊登出来的。“忠于原著很可笑吗”?不是名著吗?名著不是很经典吗?哪里有长达十几分钟的旁白了?哪里大量朗读原文了?能够“高度忠实”不是很高的评价吗?是不是“缺乏了想像力”的担心,完整播出后,自有公论。

  质疑三 台词难懂 观众很累

  有专家认为,“也许导演的初衷是通过旁白帮助观众理解剧情,但实际上恰恰相反,大量旁白会干扰观众观看电视剧。对于观众来说,半文半白的台词本来就很难懂,再加上大量旁白穿插其中,真的让观众很累很累!”

  李少红回应

  其实我心里非常清楚,有没有旁白都会遭到非议,多少都一样,只要是《红楼梦》就离不开争议。好像大家习惯用这样的方法认识它。偏离它更糟糕。何况我不可能比曹雪芹高明。

  质疑四 有点像“鬼”片

  有观众觉得新版《红楼梦》画面虽美,但有一种“阴郁”感。而剧中大量的昆曲配乐也助长了这种阴郁之感,不少网友反映背景音乐有种活脱脱的“灵异感”。风格倒有点像“鬼”片。

  李少红回应

  曹雪芹在《红楼梦》里不但写了美梦,也有噩梦,有天堂仙境,也有阴曹地府,也有阴司路。有警幻仙子,也有黑白无常和判官。有风月淫欲,也有纯美爱情。自然有光明也有黑暗。曹雪芹善恶分明。

参与互动(0)
【编辑:张中江】
    ----- 文娱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