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个陌生的运动,到一个全中国体育迷津津乐道的运动,冰壶只用了9天,但中国女子冰壶队从默默无闻到摘得世界冠军却用了6年。正如冬季运动管理中心主任赵英刚所说,外有世界强队惦记,内有群众基础薄弱的隐忧,惊喜之后,中国冰壶的未来并不乐观。
全国只有百人训练
冬季运动管理中心的统计资料显示,目前全国只有大约100人接受系统的冰壶训练,用一句冰壶圈中流传的话说“中国打冰壶的人比国宝大熊猫还少”。而这比大熊猫还少的运动员和准运动员们,享受到的训练条件和待遇却远远比不上其他的奥运项目。赵英刚昨天告诉记者,目前国内并没有专业的冰壶训练基地,而完全正规的训练场也仅有三块,而现有的这些训练条件,也是在近几年之间逐步完善起来的。
据王冰玉回忆,刚开始练冰壶时只能在冰球场地训练,但由于一场冰球训练下来,场地就会凸凹不平,所以姑娘们在练冰壶前必须自己浇冰。由于场地比较紧张,她们有时候甚至要在凌晨两三点训练。国手柳荫的母亲则告诉记者,女儿进入国家队之前曾在哈尔滨接受冰壶的入门训练,当时的条件还远不如现在。“装备和场地方面的事情我不懂,我主要是觉得那会儿的饮食条件太差了。孩子们有时候就吃凉馒头,然后把咸菜炒一炒,就是一顿饭了。”岳清爽的母亲则很满足地告诉记者,进入国家队之后,女儿能领到工资了,家里面已经觉得是很大的安慰。“当年在地方对训练没有什么补贴,后来进国家队了一个月发1000多块,现在已经涨到1600多块了,吃和住也比之前好多了。我觉得要不是因为对这个运动爱得深切,这些女孩子真的很难坚持到今天。”
国手大都半路出家
在冰壶老牌强国加拿大,职业和准职业冰壶运动员的数量大约有200万人,加拿大队的国手们也都是从这些运动员中层层选拔出来的精英。相比起来,由于群众基础弱、训练条件和运动员待遇不高,中国的冰壶运动员与爱好者非常少,职业选手、甚至国家队队员,很多都是半路出家的。在这次获得世锦赛冠军的中国女队队员中,除了王冰玉是在从事冰上运动的爸爸引导下从中学开始练习冰壶外,其他的选手大多曾是速度滑冰等其他冬季项目的运动员,而且在选择上大学和练冰壶之间也曾进行了艰难的抉择。岳清爽的母亲对记者说,自己原本想让女儿把运动就当个爱好,主业还是好好学习、考大学,“后来冰壶队的教练来找我,问我‘你觉得你女儿能考上清华吗?’我说可能比较难。那个教练就说:‘那就让她练冰壶吧,没准能当世界冠军呢!’我当时就听了他的话,现在想一想,幸运之外也并非没有后怕。”
锋芒已露冬奥难打
赵英刚主任告诉记者,最近几年中国女队进步很快,之前已经拿了几次世锦赛亚军,“但是这次夺冠之后,其他强队,尤其是这次在比赛中被我们战胜的几支队伍势必会研究我们的战术,我们已经不再是奇兵了。”赵英刚还表示,和2010年的冬奥会相比,世锦赛的冠军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通常强队都用世锦赛来练兵,而冬奥会的时候则要派出绝对主力,使用绝对可靠的战术战略。此次夺冠固然可喜,固然是对几年来我们工作的一个认可,但面对一年后的冬奥会,不能不让人发愁。”
至于中国冰壶的未来之路,赵英刚认为普及是最应该做的。“群众基础对于保持一项运动的成绩和受关注度非常重要,这次世锦赛夺冠后,我最盼望的就是能有更多的人来关注冰壶,尤其是参与冰壶运动。不然冰壶在中国就永远是个‘冷门’。了”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