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局外人,很难感受孙海平在为刘翔制定回国后的训练与康复计划时面临的矛盾和困境——既要保证一定的专项训练强度,保证刘翔尽快复出参赛,重回巅峰;又要保证伤口的安全,决不能再出一点差错,两全齐美,谈何容易?
在结束了短暂而漫长的三个月的美国手术、康复生活,昨天(8日)回上海后接受华奥星空专访时,刚下飞机的孙海平说了一句颇耐人寻味的话。他说:“回来以后,刘翔的时间终于又都是我的了。”
在美国期间,刘翔一天的时间基本上都分成了两部分,一半用来康复治疗,另一半则是恢复训练。作为教练员,孙海平基本上只能掌握刘翔训练这一部分的控制权。训练的减少,自然让这位已经带着刘翔闯荡了10年多的教练感到有点“不爽”;然而对于弟子的职业生涯,他又有着一种“慈父”般的心疼,不能允许再出现一点纰漏。
他说:“在美国这几个月以来,刘翔的康复已经完成得差不多了,已经开始进入专项训练的过程,但由于他手术后康复的时间还不长,所以基本上是一半一半的时间;回到国内,我们会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逐渐增加专项训练的比重,让刘翔的竞技状态重回巅峰。”
孙海平和他身边的医务工作者面临的,绝不是一道简单的选择题。他在接受采访时一再重复,不管面临失去什么样的比赛机会,也不会让刘翔冒险去尝试带伤出战,因为那样代价太大。
“我认为刘翔职业生涯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他能不能恢复到曾有过的巅峰状况,”孙海平说:“我们当然从内心深处希望早日看到这一天,但是如果客观条件不允许,我们也不能强求。”
孙海平表示,本次回国之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刘翔团队仍将与美国方面的医生保持一定频度的联系。
“我们已经同美国方面的医生商定,会定期进行联系、沟通,”孙海平说:“我们会在训练的同时对刘翔的康复情况进行严密的监控,并且定期和美国方面的医生进行电话和邮件的沟通,以便对刘翔的跟腱伤情有全面的把握。”
毋庸置疑,在相当多数的竞技体育项目中,运动员和教练员一直在伤病和成绩之间“走钢丝”。刘翔在北京奥运会上的黯然出局,就是因为种种压力给这条钢丝加上了太多的负担,而在他出场的最后时刻导致了一场崩溃。而在这次涅槃之后,刘翔应该如何振翅重生——这条钢丝还得重新拉起来,而又不能拉得太紧,至于尺度,还是留给孙海平吧,毕竟没有人比他更熟悉刘翔了。(记者 李一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