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冬会拉近了哈尔滨与冬奥会的距离——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体育新闻
    大冬会拉近了哈尔滨与冬奥会的距离
2009年03月01日 08:21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2月23日,中国选手刘秋宏(前)发挥出色,成为大冬会上的双冠王。
2月25日,获得列队滑亚军的芬兰队在表演中。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大幕落下,但句号并没有画上,曾经被冬奥会谢绝的北国冰城重又燃起希望——

  熊熊燃烧了11天的哈尔滨大冬会圣火今晚缓缓熄灭,第24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圆满落幕。作为北京奥运会后,中国举办的最大规模的综合性世界运动会,哈尔滨大冬会受到了各界的广泛关注。

  人们关注,北京奥运会的人文遗产是否能够在哈尔滨得到继承和发扬?大冬会在给哈尔滨留下大量的体育场馆等硬件条件的同时,能否帮助这座城市在赛会组织、志愿精神等软件方面获得宝贵财富?面对外界的较高评价,哈尔滨能否既看清自身的优势,又能正视自己的不足,为进一步申办冬奥会做好准备?人们也关注,在本届大冬会上,中国运动员在北京奥运会后再次取得了骄人成绩,中国运动员通过本次大冬会树立了征战温哥华冬奥会的坚定信心,但大冬会的竞技水平毕竟比不了冬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能否在胜利的喜悦中保持清醒头脑?

  大冬会给哈尔滨留下财富

  办冬运会的硬件不再是冰强雪弱

  正如本届大冬会组委会负责人所说,“在城市基础设施和场馆兴建方面,哈尔滨以较小的代价办成了大事。”

  为举办本次大冬会,哈尔滨投资30亿元用于比赛场馆建设,这样的投资规模比外界预想的要少得多,但哈尔滨的场馆条件却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尤其是亚布力滑雪场的改造和帽儿山滑雪场的建成,大大提高了哈尔滨举办雪上比赛的能力。

  哈尔滨曾在2002年提出申办2010年冬奥会,但因为雪上比赛条件的缺陷,而未能被国际奥委会确定为候选城市。

  亚布力和帽儿山滑雪场的改造和新建,使得哈尔滨的雪上比赛条件一跃达到国际水准,这样的条件不仅为哈尔滨成功举办大冬会提供了保证,也使得哈尔滨基本上具备了冬奥会雪上比赛的举办条件。

  随着哈尔滨至亚布力滑雪场铁路的建成,本届大冬会之后,亚布力滑雪场将在开展群众性滑雪运动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据组委会介绍,在新修的滑雪铁路建成后,从哈尔滨前往亚布力滑雪场的时间从大约5个小时缩短为3个小时。以前,人们去亚布力滑雪很难做到当天往返,现在这个难题已经化解。可以预见,如果人们能够快捷地往返于哈尔滨和亚布力滑雪场之间,将会有更多的人去享受亚布力滑雪场的优越条件。

  帽儿山滑雪场则是哈尔滨体育学院的雪上项目训练基地,这座滑雪场的建成,将为哈尔滨体育学院开设雪上运动的专业和课程奠定基础。

  在哈尔滨市区,随着本届大冬会的举行,多个滑冰馆从无到有。

  此前,哈尔滨市内只有两三个大型滑冰馆,且主要供专业队使用。本次大冬会,政府在哈尔滨理工大学和哈尔滨体育学院等高校新建了滑冰馆,这为大学生冰上运动的开展提供了便利。

  志愿服务已成很多大学生的习惯

  在本届大冬会上,受到各方最高评价的是志愿者的表现。

  本届大冬会共有3000名赛会志愿者和10万名城市志愿者,其中50多人曾为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服务过。在不同的赛场和代表团驻地,不断传出人们对志愿者的赞赏。在本届大冬会的闭幕式上,国际大体联和本次赛事组委会向所有的志愿者表示了感谢。

  对于哈尔滨来说,志愿精神的扎根是这座城市举办大冬会所获得宝贵的财富。

  据本届大冬会志愿者部的负责人介绍,北京奥运会为中国留下了推行志愿精神的遗产,在当代中国青年人中,志愿服务精神受到了推崇,越来越多的青年人懂得了真正的志愿服务精神并乐于投身到志愿服务中去。哈尔滨大冬会对当地大学生而言,是他们对奥运志愿精神的传承,更是自身难得的一次实践志愿精神的人生体验。这些青年大学生通过在大冬会上的服务工作,真正了解了志愿精神的真谛,一些人因此把志愿服务变为个人生活的一种习惯,一些人则在更大的范围内传播和推广志愿服务精神,使得身边更多的人受到感染。

  志愿者的服务质量一向是一届大赛能否成功举办的重要因素,本届大冬会志愿者的表现为哈尔滨申办冬奥会提供了一个有利条件。

  潜藏的冰雪运动热情可能被激活

  哈尔滨老百姓重新被激发出对冰雪运动的热情,无疑有助于丰富这座城市的冰雪文化。

  据老一代哈尔滨人回忆,在上世纪80年代末以前,冰雪运动在哈尔滨曾经十分繁荣。在那个年代,哈尔滨几乎所有的学校、工厂和机关都有自己的露天冰场,速滑和冰球是普及度很高的运动项目。但这一场景从上世纪90年代起逐渐消失,新一代哈尔滨人不会滑冰的事实令很多老哈尔滨人失望不已。

  哈尔滨大冬会的举办在很大程度上重新激发了哈尔滨人对冰雪运动的热情,很多家长带着孩子观看比赛,并表示要支持孩子学习滑冰、滑雪。对于很多哈尔滨青少年来说,本次大冬会是他们第一次近距离观看滑冰、冰球和滑雪比赛的机会,正如哈尔滨体育局相关负责人所期待的,潜藏在哈尔滨青少年内心深处的冰雪运动情结,可能会因为大冬会的举办而被激活。

  在看到群众冰雪运动热情复苏的同时,哈尔滨市政府也希望趁热打铁。未来几年,可能会有更多的冰雪赛事走进哈尔滨,让哈尔滨不仅成为冰雪文化之都,也成为冰雪运动之都。

  大冬会让哈尔滨看到差距

  大赛组织水平细节上还有待提高

  对于第一次举办世界综合性运动会的哈尔滨来说,举办大冬会既给这座城市积累了办赛经验,也显示出这座城市在赛事组织水平上的不足。

  本届大冬会的主新闻中心在2月11日正式启用,但当记者于2月12日到组委会报到时,记者证竟然还没有完成制作;在媒体班车的安排上,由于宾馆和比赛场馆的发车地点没有明确标识,很多记者在比赛的头几天无法方便地搭乘媒体班车,只能自行往来于比赛场馆和驻地之间;在大冬会开幕式上,组委会分配给媒体的门票大多数是在舞台的反方向,这让很多摄影记者无法拍摄到开幕式的正面照片……

  这些细节问题显示出大赛组委会在某些工作方面距离举办世界高水平综合性运动会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

  大学生运动会有“小奥运”之称,大冬会在国际上有较大的影响力。不过,在本届大冬会期间,组委会并没有开展任何有助于在国际上打造哈尔滨城市形象的推广活动,这不能不说是哈尔滨的损失和组委会工作的欠缺。

  利用大型综合性运动会进行主办城市的形象推广,在国际上早已成为惯例。在雅典奥运会和北京奥运会举办期间,当地政府几乎每天都在主办城市文化、旅游特色、人文风俗等方面的推介会或宣传活动。实际上,很多国外媒体不仅对报道大型赛事本身感兴趣,也对了解主办城市的风土人情有强烈愿望。而在本届大冬会期间,赛会组织者和当地政府显然缺乏这方面的准备,这实际上使得哈尔滨丧失了一次亮相国际舞台的绝好机会。

  成为冰雪之都还欠缺软实力

  在本届大冬会期间,一些工作部门对志愿者的工作没有给予重视,甚至出现了志愿者的服务不受尊重的情况。这表明,在哈尔滨,志愿服务的社会氛围还有待加强,很多人对志愿者工作的理解仍停留在“无偿劳动”的低层次上。

  在一些比赛场馆,一些服务设施的设计仍显得欠缺以人为本的精神。在帽儿山滑雪场,下山的道路崎岖而漫长,这对于行动不便的观众和背负照相机、摄像机等沉重设备的摄影记者来说苦不堪言,但得不到车辆服务。这个滑雪场在设计施工时显然没有考虑到为特殊群体提供便利的需求。

  在开幕式的现场,大多数运动员被安排在位置最差的观众席上,有的运动员甚至没有座位。运动员是大赛的主体这一理念如何得以体现?

  在本届大赛期间,国际大体联一位副主席向记者表示,哈尔滨的硬件条件非常出色,但在软实力上却与国外很多城市有较大的差距。她说,工作人员很有服务热情,但却弄不清参会人员真正需要得到的帮助是什么,毕竟在饮食、住宿和交通等环节之外,参会人员在各自的工作领域里还需要有针对性的服务。比如,一些贵宾希望能了解哈尔滨的城市文化,一些代表团希望了解哈尔滨这几年的办赛经验等,但如何快速有效地为他们提供这类帮助,组委会显然没有进行过细致准备。

  城市的软实力还体现在群众体育活动的开展上。

  在哈尔滨,很多青少年不会滑冰、不了解冰雪运动的尴尬现实,使得这座冰雪之城丧失了它的核心价值。在市区里,很多露天滑冰场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高楼大厦;在很多学校,教学压力使得“百万青少年上冰雪”的活动成为一句空话。如果要申办冬奥会,哈尔滨当地政府能否本着为民服务的宗旨,为群众开展冰雪运动创造条件,显然要比这座城市有多少一流的滑冰比赛馆更受人关注。

  金牌榜第一不代表已步入冰雪强国之列

  本届大冬会,是中国代表团在参加大冬会历史上夺得金牌、奖牌最多的一届,中国代表团还一度占据金牌榜首位,显示出东道主的强大实力。

  然而,中国代表团并非由普通大学生组成,而基本上是国家队的一线队员,这反映出中国大学生冰雪运动开展状况的薄弱;另一方面,让专业队员与业余大学生选手同场竞技,中国代表团即使获得了最好成绩也代表不了其在国际冰雪界的地位。

  中国代表团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因为中国队参加本届大冬会的主要目的是为明年的冬奥会练兵,从本次比赛看,中国选手在某些领域的差距仍然很大。

  中国选手在速滑短距离比赛上的失利,为中国队争取实现冬奥会速滑项目金牌零的突破埋下了隐患;中国选手在短道速滑项目上出现集体被判成绩无效的失误,显示出年轻选手经验的不足;中国队在花样滑冰项目上仍靠双人滑挑大梁,以及在雪上项目上空中技巧和U型槽一枝独秀,也都反映出中国队优势项目有缺陷、整体实力仍落后的事实;此外,本次大冬会上,北欧两项、女子高台滑雪、花样滑冰队列滑等10余个项目是首次在中国举办,或是中国首次组队参赛,这些项目要么是临时拼凑人员,要么正在为生存而挣扎,要么可能是昙花一现,怎样真正普及和推广中国冰雪项目,显然还有许多基础工作要做。

  实际上,中国冰雪项目正面临一个突出问题,那就是在本届大冬会夺得18枚金牌的背后,人们对中国冰雪运动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担忧。

  在强项花样滑冰上,中国队仅有双人滑具备世界一流水平,但后备力量严重不足。没有人知道,在张丹、张昊之后,中国队是否还能推出新的优秀组合;单人滑、冰舞等项目上,中国队的整体实力在世界上毫无竞争力,全国仅有大约200名注册运动员。

  在冰球、冰壶等项目上,全国只有不到1000人的参与人口,中国队虽然能够在国际比赛上奋力一搏,甚至取得较好名次,但比起加拿大、美国、日本、德国等冰雪运动强国,毫无底气可言。

  在这次夺得金牌的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单板滑雪U形槽项目上,如果没有此前受到冬奥会、世锦赛夺金的刺激,这些项目很可能仍处在勉强度日的困境中。

  在越野滑雪、跳台滑雪项目上,中国选手长期没能取得好成绩,导致很多地方队的建制被取消,后备人才不断流失。

  哈尔滨大冬会已经落幕,哈尔滨申办冬奥会的论证才刚刚开始,中国代表团征战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的准备工作也已经进入倒计时。无论是哈尔滨能否成功申办冬奥会,还是中国代表团能否在冬奥会上延续辉煌,发现和弥补自身的不足,已经成为摆在哈尔滨和中国代表团眼前的当务之急。

  本报哈尔滨2月28日电 本报记者 慈鑫 摄影 刘占坤 

【编辑:魏恒
    ----- 体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鍏充簬鎴戜滑銆-About us 銆- 鑱旂郴鎴戜滑銆-骞垮憡鏈嶅姟銆-渚涚ǹ鏈嶅姟銆-銆娉曞緥澹版槑銆-銆鎷涜仒淇℃伅銆-銆缃戠珯鍦板浘銆-銆鐣欒█鍙嶉

鏈綉绔欐墍鍒婅浇淇℃伅锛屼笉浠h〃涓柊绀惧拰涓柊缃戣鐐广 鍒婄敤鏈綉绔欑ǹ浠讹紝鍔$粡涔﹂潰鎺堟潈銆
鏈粡鎺堟潈绂佹杞浇銆佹憳缂栥佸鍒跺強寤虹珛闀滃儚锛岃繚鑰呭皢渚濇硶杩界┒娉曞緥璐d换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