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周刊》文章:“落难”的清华跳水队——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体育新闻
    《中国新闻周刊》文章:“落难”的清华跳水队
2009年01月22日 17:3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被认为中国体育制度改革实验的清华跳水队,在经历近12年的曲折成长之后,却越来越跌入进退维谷的尴尬。它的未来比于芬奖金的分配更需要相关领导认真思考

  本刊记者/唐磊

  2008年奥运会后,清华大学跳水队总教练于芬揭起的“国家跳水队奖金分配不公”风波一直持续。于芬认为她应该得到更多的奖金,因为她旗下的优秀队员实在太多了。正逐渐挑起大梁的周吕鑫、何姿、林跃等人都是于芬从清华大学跳水队一手培养起来的。而这支倡导“体教结合”的大学运动队曾经培养出的具备世界冠军水平和夺得全国冠军的选手就更多了。

  随着“奖金风波”曝光,于芬所在的清华大学跳水队又一次成为焦点,人们发现,这时队内只剩下4名队员,而且很长时间都不训练了。队伍出现相关问题也已陆续被媒体报道,甚至有传言说清华内部想挤掉于芬。

  这支代表着国际流行的运动员培养模式的大学运动队,其队员始终无法被国家队正常吸纳,如今正面临越来越进退两难的尴尬,生存还是毁灭,未来又该如何生存延续?谜团不断增大。

  出路,始终困扰清华跳水队的难题

  1997年,清华大学开始酝酿建立高水平体育运动队,并寻找高水平的教练和可行的体育项目。当时没有被国家跳水队征召的前国家跳水队副总教练于芬对清华把运动队当作学科研究的做法很感兴趣,两方开始合作。

  由大学运动队代替专业运动队培养运动员,在体育先进国家已经得到成功验证。而国内的运动员边上学边训练的尝试,一直无法实现。因此,一名出色的教练与一所国内数一数二的高等学府的合作,从一开始就受到业内和关注中国体育制度改革人士的瞩目。

  1998年,伏明霞复出,选择在清华跳水队进行恢复训练,她重新跟随于芬,很快成绩出色重新入选国家跳水队,并再获2000年奥运会跳台跳水冠军。从那时起,清华跳水队开始进入大众视线。

  “伏明霞等优秀选手,退役后,在清华重新复出,延长了运动寿命。而在专业队受伤了,被认为不再适合训练的队员,换了环境训练(到清华),成绩也很好。清华一手培养起来的,从初级水平到高级水平的运动员更多。清华实现了这三种类型的运动员培养。”于芬对《中国新闻周刊》说,不可否认完全专业化训练有很多优势,但借助大学的优势,训练的理念改变了,仍然能达到高水平。当时的她对这个新的模式充满信心,“人的发展是最重要的,运动成绩只是一方面的表现。我们的目标是运动员拿奥运冠军的同时,又有一个正常人的文化素质,走向社会后不用第二次培养。”

  之后十年来,清华大学和于芬都在探索一种新型的运动员培养模式,被称为“体教结合”。于芬也被聘为清华大学教授,任清华跳水队总教练。

  2001年10月,国家体育总局游泳运动管理中心取消了“运动员双注册制”,即每名运动员只能注册成为一个省(市)的队员。原来的“运动员双注册制”在很多人看来是专门为清华跳水队设置的,即运动员既能在清华大学跳水队注册,同时也可以注册到省(市)队。当时一些已经注册的省(市)的队员在清华跳水队训练时,要向清华缴纳一些数量的培养费、伙食住宿费等,运动员可代表所注册省(市)参赛。

  取消“运动员双注册制”,意味着在清华跳水队注册的队员就不能再代表各省市参赛。一些地方队开始为了争夺运动员,开始“抢注”清华跳水队的队员,而为了进国家队,清华队员开始离开到省市队里。2001年,劳丽诗离开清华,回到广东队,并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夺得金牌。

  “运动员双注册制”是这个刚成长的新生体遭遇的第一个致命打击。直到现在,游泳运动管理中心也没有就取消“运动员双注册制”给出过合理的解释。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清华大学跳水队队员出走现象越来越严重,2004年初,林跃和王鑫突然离开;2005年3月周吕鑫离开;2006年3月何姿第二次离开;6月杨礼光离开。这些队员多是不辞而别,很多小队员都是家长悄悄带走,不和清华打招呼,甚至连私人物品都不带走一件。何姿第一次离开,是巧妙地避开清华跳水队所有工作人员,从游泳馆的窗户跳下“逃走”的。

  因为出走严重,2005年,清华大学跳水队不得不将带着孩子离开的王鑫家长告上法庭,引起社会哗然和关注。那时候,清华跳水队的工作人员每天最重要的工作,是守着队员。

  在那场队员“出逃”风波中,现已在国家队挑大梁的周吕鑫、何姿等队员的家长都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清华是个好地方,于芬是好教练,但是待在清华,孩子就没法进国家队,没法参加大赛,跳水就白练了,“一切选择都是为了孩子”。

  于芬也曾对本刊说:“组队的时候有各种压力,最大的压力是这些运动员的出路。最初的时候问题还不是很大,大家都在这学技术,冲着清华这个学校来,或冲着教练来。”

  未来何去何从?

  自从2008年夏天,清华游泳馆被奥运会征用后,清华跳水队就几乎没在馆内训练了。

  到目前为止,队内只剩下4名和清华跳水队签约15年的队员,一名在清华大学念书、两名在清华附中念高中、一名念初中,另外队内还有一些小队员。曾有传言,于芬也很长时间没有带队员训练了。

  “剩下的运动员都是没有在省市注册的,2009年没有全运会的任务,现在学业很重。10月份比赛后,他们就集中精力完成考试,只是在考试期间暂停了训练。”于芬这样向《中国新闻周刊》解释没训练的原因,“他们七八年没有放过假了,家长也说让孩子回去玩几天。另外还要安排他们在春节期间补习文化课。”

  清华大学跳水队曾有四级梯队,大约30名队员。2007年1月,第四梯队被解散,8月第二、第三梯队也被解散。当时剩下的与清华大学跳水队签约15年的6名队员,在2008年7月下旬,又有两名离开。

  曾经被认为能督促小队员学习,成功执行“体教结合”的辅导员负责制也在2008年4月被取消。

  很多人猜测这些做法是清华可能想把跳水队结束掉。于芬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缩编队伍等)各种情况下的内幕,有可能是消极的,也有其他的原因,肯定是有些什么问题。”但她认为要把清华的个别采取消极做法的人和清华大学区分开,也要和支持体教结合的领导区分开。

  她希望学校能把眼光放远一点,考虑怎么去规划。“希望把过去11年的经验教训好好总结,好的东西发扬下去。大学办竞技体育怎么办,管理应该是怎么样,资源配置应该怎样,我们已经总结了很多经验和教训。”她相信,制定出真正符合大学做竞技体育的模式,是在对中国体育做贡献。“清华大学体育理念上一定是主流。”

  《中国新闻周刊》通过清华大学跳水队领队韩标了解到,清华对奥运会以后的发展,已经有“非常清晰的思路”。但面对“缩编队伍”等传言,和下一步如何走的具体安排,清华大学跳水队却拒绝接受采访。韩标向本刊表示了苦衷:“清华大学跳水队一直都处在风口浪尖,但我们只是想安安静静做事情。” ★

【编辑:卢岩
    更多体育新闻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鍏充簬鎴戜滑銆-About us 銆- 鑱旂郴鎴戜滑銆-骞垮憡鏈嶅姟銆-渚涚ǹ鏈嶅姟銆-銆娉曞緥澹版槑銆-銆鎷涜仒淇℃伅銆-銆缃戠珯鍦板浘銆-銆鐣欒█鍙嶉

鏈綉绔欐墍鍒婅浇淇℃伅锛屼笉浠h〃涓柊绀惧拰涓柊缃戣鐐广 鍒婄敤鏈綉绔欑ǹ浠讹紝鍔$粡涔﹂潰鎺堟潈銆
鏈粡鎺堟潈绂佹杞浇銆佹憳缂栥佸鍒跺強寤虹珛闀滃儚锛岃繚鑰呭皢渚濇硶杩界┒娉曞緥璐d换銆